法规库

青海省人民政府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暂行办法[失效]

1983年9月24日青海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

颁布时间:1983-09-24 00:00:00.000 发文单位:青海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从事食品卫生经营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食品卫生法中所规定的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及其食品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

  第二章 食品的卫生和管理

  第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商贩必须先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或变更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吊销卫生许可证通知后,随即吊销营业执照。卫生监督机构除每年对卫生许可证审查验收一次外,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第五条 现有食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的建筑、场地和设施,凡不合乎卫生要求的均应改造或迁移。

  第六条 食品卫生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非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不得参与食品生产、经营及其辅助工作。

  第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必须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二)食品仓库要通风、干燥、避光、整洁,要有防水防潮、防蝇、防鼠、防霉、防蛀设施,食物存放要加盖、加罩、离墙、垫高,按种类分库存放,做到杂物、药物、毒物与食物,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分开;

  (三)食品生产经营场地,食品用的工具设备,都要实行生熟食品分开;

  (四)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工具和食具、茶具,用前必须清洗消毒,食品一律使用工具售货,票款与食品必须分开;

  (五)贮存易腐败食品应有冷藏设备和相应措施,冷库、冰箱应及时洗刷、消毒;

  (六)制作冷荤凉菜用的刀具、容器、抹布,用前必须消毒;

  (七)生产加工车间,必须备有洗手、消毒及防蝇、防尘设施;

  (八)加工、销售蛋类要经照蛋灯检验,加工前要严格清洗。

  第八条 食品的运输必须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运输食品的车辆(火车、汽车、人力、畜力车等)、飞行器,使用前必须清扫、冲洗、消毒,食品要有盖垫及防尘设备,直接入口食品要有包装;

  (二)严禁熟食品和生食品、半成品同车装运,严禁食品与毒物及农药等同车装运;

  (三)装卸时食品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第九条 凡经营出口转内销的食品,必须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向出售部门索取卫生检验合格证,方可购入或投放市场。

  第十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二)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三)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的,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四)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六)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七)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八)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

  (九)超过保存期限的;

  (十)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

  (十一)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的;

  (十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卫生规定的。无“限期销售”标志的削价罐头及一切开封的罐头类食品和带血、带毛、带污物粪便、带病灶的肉类等。

  第十一条 对已到保存期限的包装食品,须经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鉴定批准,并按其指定的食用方法和销售范围处理。

  第十二条 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各种纸张、塑料及橡胶等包装制品,由省轻工部门指定专厂生产,经食品卫生监督机构鉴定批准后,方可使用,标明“食品包装”字样。使用外省生产的包装制品,必须持有产地卫生防疫站出具的检验合格证。

  第十三条 外省(区)生产的食品在本省销售,或本省生产的食品销售给外省(区)时,应随带食品卫生质量检验合格证。

  第十四条 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主管部门,要建立食品卫生管理、检验机构,配备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对本系统、本单位执行食品卫生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接受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十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经常对职工进行食品卫生知识教育,使其懂得食品卫生知识,遵守有关规定,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第三章 食品卫生监督

  第十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第十七条 县以上卫生防疫站或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所,为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的食品卫生监督。

  第十八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是:

  (一)进行食品卫生监测、检验和技术指导;

  (二)协助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

  (三)宣传食品卫生、营养知识,进行食品卫生评价,公布食品卫生情况;

  (四)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工程验收;

  (五)对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

  (六)进行现场检查和巡回监督,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追查责任,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八)负责其他食品卫生监督事项。

  第十九条 铁路、交通、厂(场)矿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本系统食品卫生和本系统管辖范围内的食品卫生进行监督,并接受地方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二十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在执行任务时,可以向食品生产经营者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进入生产经营场所检查,按规定无偿采样,并填写采样单备查。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第二十一条 食品卫生监督员执行任务时,必须忠于职守,严肃认真,处理违章要查清事实,完备手续,秉公办事。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要负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接收中毒病人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还应根据国家食物中毒报告制度的规定,及时向所在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及时将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食物中毒实例。按规定逐级上报。

  第四章 处罚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情节较重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根据违法程度,分别作警告并限期改进、责令追回或销毁已出售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罚款、赔偿损失、责令停业改进、吊销卫生许可证等处罚。

  第二十四条 初次违反食品卫生法或本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或产品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但尚未威胁到消费者健康的,警告并限期改进。

  第二十五条 出售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并已威胁到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及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包括同批食品)的,责令追回或销毁。

  第二十六条 罚款

  (一)对违反食品卫生法或本办法中有关规定的生产经营者,应根据其开始出售违法食品之日起所出售的食品累计营业额,计算非法所得,在此基础上加算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百确定罚款数额;

  (二)无法查清累计非法所得时,可按发现其当日的违法食品营业额(或最近一周至一个月内,平均每日出售违法食品的营业额)计算,营业额在二十至二百元者罚款一百至一千元,营业额在二百至二千元者罚款一千至一万元;

  (三)在违法情节中,有故意欺骗,掩盖情节,态度恶劣者,罚款数额按上述计算方法计算后,加罚二至三倍;

  (四)已受警告并限期改进的处罚后,仍有违法行为者,其罚款额按每日经营食品总营业额计算,二十至二百元者罚款五十至五百元,二百至二千元者罚款五百至五千元;

  (五)罚款由销售违法食品的经营单位或个人承担,如该违法食品的违法原因不在受罚单位,在缴纳罚款后可向货源单位求偿;

  (六)对生产经营违法食品单位的负责人和当事人,可处五十元以下的罚款,其罚款不得报销;

  (七)交纳罚款的期限为十五天,自逾期日起,每日加收百分之一的滞纳金;

  (八)违法经营者支付的行政罚款、滞纳金和损害赔偿,应在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中开支;

  (九)罚款五千元以上的,必须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十)当事人不服罚款决定的,可在接到罚款决定之日起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罚款的决定不履行的,由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申请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程序强制执行;

  (十一)所得罚款,按财政部现行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处理赔偿损失,应当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并认真执行,不能达成协议时,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八条 对于严重违反食品卫生法或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或经警告、限期改进处罚后仍然无效者,责令停业改进。

  第二十九条 经连续两次责令停业改进,确实无法达到卫生要求,以致食品卫生安全无保障,或违法情节恶劣者,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吊销卫生许可证。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批准之日起公布施行。原《青海省城乡食品卫生管理暂行办法》即行废止。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