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政办发[2003]88号
颁布时间:2003-11-21 00:00:00.000 发文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市科技局拟订的《威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威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市科技局(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为加快全市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管理、研发、技术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3〕8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人才培养、资金扶持、舆论导向等措施,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步骤、分阶段地引导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在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推广应用上实现突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全市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整体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1.政府引导,部门协作。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标准、整合资源,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2.示范带动,重点推进。选择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中力量抓好示范,树立典型,重点推进,带动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3.壮大科技服务机构,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导、培育科技服务机构,以市场化方式组织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等。4.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使企业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投资者、实施者和受益者,使大学与研究机构成为企业的信息技术依托与后盾。5.以体制创新为保障,系统化操作。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要与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管理有机结合,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工作,并通过制度创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二、“十五”期间工作目标
(一)制造业信息化促进企业效益增长作用明显,形成10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及数控产品,力争推动5个软件或数控产品产业化。
(二)示范特色行业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产品设计软件普及率达到80%以上,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软件普及率达到30%以上,争取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3—4个。
(三)培育重点示范企业15家,一般示范企业15家。其中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综合管理软件的企业20家,应用三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单元软件的企业达到100%.(四)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优质服务面达到90%以上;培训各种层次的制造业信息化人才2万人次以上。
(五)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力量充足,能够基本满足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要求。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完整的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体系。重点抓好1个示范市(区)、3个示范行业、30个示范企业的建设工作。
1.示范市(区)建设,重点在高区进行。通过扶持和引导,加快区域制造业信息化的进程,探索制造业企业、软件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合作的有效模式,抓好1—2个重点行业的试点示范工作,提高企业管理、设计、装备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高区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明确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要点,确定示范重点,落实专项资金,组织软件推广和培训工作。
2. 示范行业建设,重点抓好机械制造与加工、轻纺、化工医药等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同时努力提升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要兼顾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发展等方面,以行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为抓手,带动整个行业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信息化软件,加快制造业企业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水平,提高数控装备和软件的研发与生产能力。要按照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依托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引导与培训,逐步增强行业内信息化意识,以示范行业带动其他行业,实现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1)机械制造及加工行业。以汽车及关键部件、数控机械及装备、造船等为重点,主要抓好华泰汽车、黑豹集团、天润曲轴、山东连杆、奥威汽轮、华东数控、印刷机械、广泰空港、威海船厂、黄海船厂等龙头企业,以此带动机械加工业的信息化进程。(2)轻纺行业。重点抓好山花集团、海马集团、华羽服装、云龙绣品、中鲁果汁等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样板,提高行业内企业管理、设计的总体水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实现企业个体和行业整体效益的普遍提升。(3)化工医药行业。重点抓好三角集团、成山轮胎、光威集团、金泓集团、威高集团、华厦药业、迪沙药业等龙头企业,并兼顾中小企业,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3.示范企业建设。
(1)以山东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为中介服务机构,重点推广应用神州数码、用友、金蝶、开目、上海思普、利玛等民族品牌软件和美国四班等世界品牌软件,解决技术咨询、人才培训、基础工作的准备等问题,逐步为中小企业提供资源共享型的ASP(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2)做好威海华东数控有限公司、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威海滨田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东维木工机械等企业的数控机床、磨床、铣床、印刷机械等数控设备和数控软件的开发。(3)对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全面推广应用三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控制)、PDM(产品数据管理)等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制造集成技术,加强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企业管理软件的集成,实现企业数字化,逐步发展以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对信息化程度较低的企业,以典型示范企业为样板,先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人员培训及三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控制)、PDM(产品数据管理)等软件的推广应用,再逐步实现与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企业管理软件的集成,发展电子商务。
(二)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山东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以各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骨干、以示范企业信息技术部门为补充的技术服务体系,形成市、县级市(区)、企业三级专业化、网络化的技术服务网络。鼓励其他社会中介机构、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技术等数字化设计,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各服务机构要以提供监理、咨询、推介、培训等服务为主业,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力争培育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中介服务机构。
(三)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哈工大(威海)微电子中心、山大威海分校国际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为技术依托,以神州数码、用友、金蝶、开目、上海思普、美国四班等企业为软件供应商的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主要负责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软件及数控产品开发、软件的适应性改造等工作。“十五”期间,要充分发挥产学研优势,集中力量在数控装备、制造网络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开发上取得突破。
四、工作进度
(一)2003年,各类软件推广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各类示范建设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组织各类经验推介会2—3场次,各类培训10场次,培训各类人才7000人次以上;开发软件及数控产品3个以上。
(二)2004年,各类示范建设达到规划标准,进入国家、省、市验收阶段;通过示范企业的带动,实施信息化改造的企业占制造业企业的30%以上;技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技术实力显著增强,为企业提供的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成功率达到95%以上;组织各类现场推介会5次以上,组织培训10场次,培训信息、管理等方面人才9000人次以上。
(三)2005年,进行“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情况总结,分析问题,推广经验;完成国家、省、市各类示范建设的验收工作;组织典型企业和行业经验交流会,培训信息、管理等方面人才4000人次以上;研究制定“十一五”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规划和工作思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经贸委、科技局、财政局、信息产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威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具体负责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整体方案设计、计划及资金引导、项目评估监理、宣传引导、政策保障等工作。
(二)成立威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专家组。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和利玛公司、神州数码公司、山东山大华特公司及有关企业,成立专家组,负责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的论证、示范市(区)及示范行业、示范企业的确定和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保障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从市科技三项经费中列支300万元,设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项扶持资金,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区)、重点示范企业、重点监理服务机构和列入国家、省项目计划的企业等进行扶持,引导和推动全市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宏观管理与服务工作。建立各类示范的定期联络与调度制度,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与运作模式;培育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软件供应商服务渠道,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规划,确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整合各种可利用资源,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五)加强宣传,优化发展环境。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报道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专项的进展及成果,反映国内外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前沿和最新动态,介绍制造业信息化新技术、新产品及市场需求,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