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政发[2003]26号
颁布时间:2003-03-02 00:00:00.000 发文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淄博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淄博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专业计划,由市计委另行下达。
淄博市人民政府二○○三年三月二日
淄博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2年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预期目标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总量和效益迈上了新台阶,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呈现出多年未有的好势头,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明显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80亿元,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15亿元,同口径增长18.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27元,分别增长12.7%和5.3%.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粮经种植比例调整为5∶5,产出比例调整为2.4∶7.6.畜牧、蔬菜、林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的优质化、基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亿元。战胜严重干旱和其他灾害,农业增加值完成49.33亿元,增长4%.工业速度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均突破千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完成1025.73亿元,增长20.36%;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027.31亿元,增长19.75%;实现利税90.47亿元、利润36.76亿元,分别增长21.89%和50.93%.齐鲁化学工业区和新华国际医药工业园的建设全面启动,淄博高新区和一批区县重点工业园区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21个经国家、省批准的“十五”重大工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达45亿元。37个“三○工程”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5.18亿元。我市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5%.民营经济、经济强乡镇和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经济完成总产值、实现利润、实缴税金分别增长29.1%、33.4%和25.8%.20个经济强乡镇完成增加值、实现利润分别增长33.4%和3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0.78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76.57亿元,增长12.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5%.投资环境继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组织实施了政府提速工程,先后削减行政审批事项483项,建立了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并联审批制度。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或年度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各类建设项目达到583项,年内完成投资127.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15亿元,增长27.45%.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经贸快速增长。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的招商氛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境内外招商活动,实际引进外来投资76.9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增长40.2%.外贸进出口完成13.22亿美元,增长43.5%.其中,出口完成7.5亿美元,增长28.5%.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完成2638万美元,增长91%.城市建设取得可喜成绩。高水平完成了淄博新区的总体规划。天然气引进、滨博高速公路建设、309国道、柳泉路、火车站广场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完成预期任务。城市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实施“绿色十五计划”、搬迁张店近郊水泥厂为重点的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力度加大。双拥创城和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产学研联合不断推进。组织开展了企业与高校科研成果、企业与银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对接活动和博士科技行活动。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淄博科技职业学院、淄博市高级技工学校正式组建,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我市体育健儿在亚运会和省运会上取得了可喜成绩。淄博广播电视大厦顺利竣工。成功举办了淄博。中国第七届国际儿童电影节、陶瓷博览会和山东省第八届广告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卫生“三名”战略全面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4‰。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成绩。市政府年内为人民群众所办的12件实事如期完成。
全市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工业结构偏重,产业链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活力仍然不足。经济的外向度不高,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规模还比较小。经济发展的环境仍然不够宽松。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建设面临较大压力,水资源短缺将是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艰巨。严重干旱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根据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建设经济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部署,全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2%和1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来投资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二、在快速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以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本目标,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核心,抓好科技兴农和以三“十”一“线”为代表的农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提升农业结构层次,努力实现由量的增减到质的提高的跨越。保持必要的粮食生产能力,发展壮大蔬菜、林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粮食生产,重点向优质专用化方向发展,年内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100万亩,专用玉米面积达到30万亩。瓜菜生产,突出抓好品种、质量结构的调整,新技术的引进和保护性栽培技术的改革。果品生产,发挥沂源示范基地县和一批优质无公害品牌的优势,搞好品种改良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年内全市果品优质品率达到80%.畜牧生产,稳定生猪和肉鸡产量,重点发展肉食牛、羊、兔和特种畜禽养殖,突出抓好奶业发展。加快黄河三角洲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畜牧小区建设,年内各类畜牧小区达到600个,小区规模养殖占畜牧生产总规模的比重达到50%.积极推行农业标准质量认证,努力争创优质品牌,力争全市无公害、绿色产品达到50个,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60万亩,农产品商品化率达到85%.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扶持2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力争有3家以上达到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标准,10家左右达到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标准,农产品加工增值率由40%提高到45%.引导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前延产业链,建设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鼓励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牵头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产业化经营向“公司+农场”转变。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红旗、田庄、萌山、太河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和太河、田庄水库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积极争取有一批小型水库开始加固改造。年内解决4.74万人的吃水困难问题。完成10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5万亩,农田林网12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新发展速生丰产林6万亩。集中改造建设乡村柏油道路706公里。
(二)集中力量加快工业发展与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山东构建“日韩产业协作区”的机遇,以建设具有区域中心地位、鲜明产业特色和规模竞争优势的工业基地为目标,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化工、医药、新材料三个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建材、机电装备三个产业,在其他产业领域发展壮大一批优势产品集群。
推进体制创新,加快重点企业集团发展。实施国有企业“二次改制”,继续加大“退出”力度。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点吸引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参股、控股或购并,实现产权多元化。对国有中小企业,加快企业性质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真正转机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论证、积极筹组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密切驻地中央省属大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融合、互动发展。以放大能量、膨胀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支持新华、万杰等28家重点工业企业集团更快更好发展。
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搞好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的大规模改造。集中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产学研联合,进一步完善企业与高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对接机制。搞好淄博高新区的孵化中心建设,积极筹建产业研发中心。争取国家批准并加快组建工程陶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加强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为引进战略投资和结构调整打造平台。集中抓好淄博高新区、齐鲁化学工业区、新华国际医药工业园和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开发建设。依托产业特色和优势企业,统筹规划建设东岳高科、万杰纤维、中轩生物、旭硝子耐火材料、鲁泰纺织、钜创纺织、西门子机械、周村轻钢建材、沂源医用包装材料等区县特色专业化园区。发挥区域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在博山区规划建设以“三泵两机”为主的机电装备制造中心;在淄川区规划建设以建陶、水泥为主的建材研发生产中心;在周村区和高青县规划建设以牛仔面料及服装为主的纺织服装加工中心。
加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促进和带动工业发展与调整。年内安排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续建和新开工项目133项,总投资233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58项。新开工项目,主要有齐鲁72万吨乙烯扩建、山铝10万吨化学品氧化铝、山玻600万重量箱超白玻璃等68项。续建项目,主要有山国电热电和白杨河电厂4×13.5万KW热电扩建、新华3500吨咖啡因扩产、博汇30万吨白卡纸等65项。工业“三○工程”项目,新安排33项,续建15项,总投资147.9亿元。同时,确保已投产项目的达产达效,继续做好新的项目储备。
(三)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着眼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地方财力,全面贯彻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集中推进总投资85.6亿元的97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流通现代化。以建设物流大市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组织实施物流发展规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公共信息、物流配送、交通运输“三大物流平台”,综合物流、化工物流“两大物流园区”,建材、机电、化工、医药、沙发及沙发材料、日用消费品等“六大物流配送中心”。抓紧对309国道张周沿线区域的物流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实施流通“三○工程”,集中抓好总投资49.5亿元的中国陶瓷科技城、鲁中机电配送中心、义乌小商品城等33个重点流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27亿元。大力扶持淄博商厦、淄博饭店、新星购销集团等大型商贸集团的发展。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引入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加快改造提升服装、建材、纺织、沙发、陶瓷、机电泵业、蔬菜等大型专业市场。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重点在企业推广应用ERP等现代管理技术,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着力强化金融保险业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运营机制。积极发展会计、律师、咨询、公证、行业协会、资产评估、招标投标等各类中介组织。以提升旅游层次、增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效应为目标,搞好齐文化、蒲文化、南部自然风景、北部湖泊民俗风情和周村古商业城等旅游资源的开发。从抓规划、抓规范、抓政策入手,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年内建成淄博金宅老年休养中心和21处“星光老年之家”。积极有序地发展房地产业,加快激活住宅二级市场。努力创新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除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外,加快实现由“政府办”向“社会办”的转变。(四)积极促进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加强分类指导,突出产业特色,进一步扩大县域经济管理权限,改进和完善经济目标管理,力争县域经济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在全省的位次实现前移。继续抓好20个经济强乡镇发展,力争强乡镇主要经济指标增长30%以上。进一步落实政策,搞好服务,切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对已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民营企业,扶持其做大做强,支持其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入园发展。力争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增长25%以上。
三、在加快开放中增加投资、扩大出口、促进消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扩大投资规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清理投资领域的乱收费。建立市级和各区县、高新区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开展建设信用城市系列活动,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计划年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60亿元,服务业投资40亿元,农业投资6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投资3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0亿元,其它投资8亿元。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增强投资活力。继续坚持市外就是外,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完善招商引资的考核奖惩机制,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境内外一系列招商活动。突出抓好园区招商和产业链招商,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大财团的战略性、系统化投资。继续办好陶瓷博览会等经贸活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计划年内全市实际引进外来投资92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立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启动和扩大民间投资。继续组织各类项目推介会,促进银企合作。加快培育上市资源,积极发放企业债券,努力扩大市场直接融资比重。对有收费权和投资收益比较稳定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企业建设用地原则上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出让,扩大政府土地收益。对城市公用设施,积极转让产权与经营权,努力盘活存量资产,筹措更多的建设资金。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大力发展劳动和技术双密集的加工贸易。依托重点工业园区,加快培植一批外向型加工企业群体。继续扶持出口骨干企业,落实好出口“免、抵、退”等鼓励政策,扩大出口信贷规模。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培植纺织服装名牌产品,促进机电产品上规模、上档次,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巩固美、日、韩、香港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俄罗斯、印度、东欧、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我市纺织、建材、机械等行业的设备、技术、人才的比较优势,以东南亚、非洲和拉美为重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和开发资源。积极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快资源依赖性强、市场潜力大的产品生产向西部转移。
积极培育、保护和扩大消费需求。把促进消费与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收入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引导居民扩大服务性消费,努力培植汽车、住房、旅游和信息服务等新的消费热点。规范消费领域的收费,坚决清理各种乱收费。继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市场环境。继续抓好“放心市场工程”建设。引导企业强化营销队伍和网络建设,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积极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集中抓好淄博新区开发,努力形成市场化的开发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区总体规划,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在做好土地储备的前提下,开工建设人民路西延、华光路西延等新区路网,尽快形成新区建设的主体框架。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原则,启动教育园区、体育中心的规划建设。继续抓好旧城改造。改造建设淄博火车站候车楼,争取开工新建淄博长途汽车站。改造中心路,建设淄博商业大街。改造华光路,突出整体效果。建设魏北路东延和张辛路改造工程。对济青、滨博高速路城市出入口,实施高标准综合整治。加快重点公路工程建设。抓好滨博高速路收尾、309国道周村至章丘界、胶王路淄川段、博沂路谢家店至沂源段、寿济路与滨博高速路连接线改造等工程,计划年内完成新改建公路里程132.5公里。争取开工建设惠青黄河大桥、柳泉路跨济青高速公路北延等工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济青、滨博高速路淄博段两侧的高标准绿化带建设,对张博路、张周路、张桓路等实施绿化改造。完成市人民公园改造,建成生态休闲公园。年内新建城市园林绿地600公顷。加快四宝山地区水泥企业的搬迁,尽快完成生态恢复总体规划。实施孝妇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建设淄川、博山、高青等区县的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全面推广使用天然气,年内新增工业用气60万立方米燉日,新增居民用气1.5万户以上。
在有条件的乡镇整建制推进城镇化建设。对于城区规划范围内的乡镇,城区近郊乡镇,县城驻地乡镇,张博路、309国道沿线乡镇,以及其它非农产业发达、农民收入水平高的乡镇,整建制推进工业园区、商务区和生活居住区的集中规划建设,严格按规划进行农村宅基地和企业用地审批,选择2—3处乡镇在户籍管理、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努力开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继续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进一步理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加快发展高中段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集中力量建设优质高中。积极支持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淄博科技职业学院、淄博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争取淄博师范学校升格为淄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继续实施好星火、火炬等科技计划项目。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技术创新,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招商力度,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继续办好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组织实施与俄罗斯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科技合作项目。
推进社会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按照不同的运营性质,对社会事业实行分类管理。对经营性社会事业,扩大市场开放,鼓励企业、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加强齐文化、蒲文化的研究开发,筹办好第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全国第六届“金话筒”颁奖晚会、聊斋旅游节等文化活动。深入实施卫生“三名”战略,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市职业病医院搬迁,建设市中心医院门诊楼,完善市急救中心呼救定位系统。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改造,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和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安全生产,杜绝重大事故发生。继续搞好国土资源管理、防震减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发展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与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好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组织实施好4050工程。加大下岗失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劳动预备和阶段性就业制度,积极发展弹性就业。争取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6.5万人。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继续从各项专项收入中提取10%,充实保障基金,努力解决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认真安排好灾区、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年内重点解决好10个乡镇、5.2万人的温饱问题。
继续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年内市政府为人民群众办15件实事、好事:治理孝妇河水体,开工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厂,全面推广使用天然气,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完成市人民公园改造,改造建设火车站候车楼,改善市内公交条件,改造建设乡村公路,实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经济适用房,实施“放心市场工程”,建设老年休养中心和“星光老年之家”,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扩大普通高中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发展数字广播电视。各有关部门要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