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政发[2003]158号
颁布时间:2003-11-10 00:00:00.000 发文单位: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我市食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食品工业“洼地”,宣传食品生产企业,提高人们食品安全卫生水平,促进食品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市政府决定在我市全面开展建设“中国食品名城”活动。现制订以下实施意见:一、建设“中国食品名城”的意义食品工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被列入重要课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市场的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因此,建设“中国食品名城”,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必将会对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市发展食品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鲁菜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食品工业是全市支柱行业,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食品资源丰富,食品产业种类齐全,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和重要的渔业基地,苹果和水产品被列入全国优势产业区,苹果、粉丝和葡萄酒被国家认定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农业产业化程度高,科研能力强,有各种基础完备的食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中国食品名城”,可以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将食品工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可以强化食品工业科研开发,推进与国际接轨,加快走向国际市场;可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可以借此提高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扩大烟台在国内外的影响。
二、目标任务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营造优良环境,发挥区域优势,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食品企业来烟投资办厂,在我市形成食品工业聚集区,产生规模效益。同时,引导企业做好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和安全型食品,提升我市食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任务有以下几点:大力培植名牌产品,推动食品企业争创国际、国内名牌,用3-5年时间,使我市食品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以上,“山东省著名商标”30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4个以上,“山东省名牌产品”20个以上;加大投入,扩大开放,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尽快形成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群体,5年内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食品企业达到12家;加强食品检测和技术开发,努力提高食品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到2005年,建设10个食品检测中心、25个食品技术研发中心,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按国家与国际标准生产。到2007年,我市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达800亿元,年均递增25.6%;出口交货值达260亿元,年均递增28%;食品加工业、制造业和饮料业三大行业的比重由目前的54:21:25,调整为46:26:28;饮食流通食品业营业额达到200亿元。
三、建设内容1.发展食品骨干行业。重点抓好果蔬、酿酒、水产品、粮油、肉禽等五大加工制造业。果蔬业,重点发展果蔬汁、速冻菜、保鲜菜、食用菌等产品,到2007年,果品、蔬菜精加工和各类果蔬汁饮料年产量分别达到120万吨、110万吨和80万吨;酿酒业,主要发展葡萄酒、保健酒、果酒,大力建设葡萄种植基地,重点发展高档全汁葡萄酒,提高干酒及其它高档葡萄酒比重,到2007年,全市葡萄酒年产量达到30万吨,保健酒、果酒10万吨,啤酒60万吨,白酒10万吨;水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优质鱼、虾、贝、藻和海珍品精深加工,重点研究开发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水产加工品,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开发生产速冻、即食型熟食水产食品等,到2007年,水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粮油加工业,以花生油、粉丝、方便食品为重点,扩大精炼油产量,发展玉米油加工,开发变性淀粉、专用粉、多品种粉丝、植物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到2007年,粉丝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面粉70万吨、精炼植物油45万吨;肉禽加工业,建设绿色畜牧养殖基地,扩大肉类加工品种,到2007年,肉禽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
2.强化食品安全生产。加强食品安全是发展食品产业的头等大事,没有可靠的食品安全保证,就没有食品产业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强化食品安全生产、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是食品企业的首要任务,为此,各食品企业在生产中必须做到“五要五不要”:要证照齐全,不要无证经营;要立德求信,不要制假贩假;要安全绿色,不要有害添加;要规范贯标,不要偷工减料;要加强检验,不要假冒伪劣。在建设“中国食品名城”工作中,每个企业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加快发展,做大规模,用质和量来充实“中国食品名城”。
3.建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要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为目的,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到2007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要发展到32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达到23万公顷,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6.5万公顷,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0.13万公顷。要把果品、蔬菜作为发展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的重点,到2007年,果品和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要分别达到13万公顷和6.7万公顷;其次是粮食和油料,要分别达到8万公顷和2万公顷。
4.建设无规定疫病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的宏观调控能力,控制和消灭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减少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对人畜健康的侵害,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到2007年,要实现以下四大目标:无重大疫病、无药残、无违禁药物;加强管理,提供特色、质优、价廉的动物食品;发挥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品牌效应;建立完善、稳定、高效率的监督监测体系,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
5.建设一批绿色餐饮企业。加强餐饮服务业管理,不断提升我市餐饮服务业经营档次和管理水平。到2007年,全市国家级特级酒家、酒店达到30家,一级酒家、酒店达到80家。大力开展绿色餐饮评选活动和创建安全消费场所等活动,到2007年,全市绿色餐饮企业达到80%以上。引导和鼓励餐饮企业参加“名优特新”小吃评选和地方风味评选活动,培育一批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名吃、名店,丰富鲁菜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我市餐饮业的健康发展。
6.完善市场准入机制。食品加工制造企业要充分搞好食品安全生产认证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食品企业卫生规范》、《产品质量法》和《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大力开展ISO9000系列认证,出口企业要搞好美国HACCP认证和欧盟食品认证,到2007年全部实现标准化绿色生产。要加快建设农副产品市场准入制,抓好安全放心市场建设,全面把好质量关,争取在3-5年的时间里,全市大型农贸市场和食品超市,全部建成安全放心市场。宾馆、餐饮企业在进料、制作、销售过程中,要坚持做到安全、绿色经营,当好建设“中国食品名城”的窗口。
四、工作措施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中国食品名城”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把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保证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市政府决定成立建设“中国食品名城”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市长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市经贸委、计委、财政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畜牧局、财贸办、科技局、技术监督局、粮食局、工商局、旅游局、城管局等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各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办法,经领导小组同意后,牵头组织实施并搞好监督考核。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好各自目标任务,共同做好 “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工作。
2.加强协作,共同推进“中国食品名城”建设。要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严防形式主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本部门特点和职能,编制建设“中国食品名城”方案,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企业要把建设“中国食品名城”和企业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从质量、制度、标准和管理四方面入手,超前思维,高点定位,制定企业的实施细则和发展规划;要调动全民积极性,参与宣传,参与监督,为建设“中国食品名城”献计献策。
3.加大资金投入,膨胀产业规模。要以强势企业为依托,以膨胀发展重点产品为目标,多渠道融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取上市融资,通过资本市场提高融资能力。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以产权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规模化经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食品行业,促进产业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争取到2007年,全市食品产业投入达到180—2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达到5-8%. 4.强化宣传舆论,扩大“中国食品名城”影响。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有效渠道,加强对我市建设“中国食品名城”工作的宣传。对我市的优秀食品企业和名优产品,要集中规划,统一在中央电视台等主要媒体进行宣传;选择省内重要交通干道,树立广告牌,集中展示我市名优食品品牌,让烟台名牌响遍全国,提高烟台市食品产业的整体形象,创立“中国食品名城”品牌。对建设“中国食品名城”工作,我市新闻媒体要积极参与,集中宣传报道,扩大该项工作的知名度。
5.实施“名牌”工程,提高产品品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大食品名企”、“十大食品名店”、“十大食品名牌” 评选活动,引导我市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规划建设“烟台名优食品一条街”,汇集全市名优食品,创建烟台食品产业的标志性品牌。加强食品市场的规范整顿,积极开展“百姓信得过食品”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名优产品予以保护,统一加贴“建设中国食品名城信得过产品”标签。充分利用好烟台是鲁菜发祥地这一传统品牌优势,改造提升传统名吃,形成产业规模,做大传统品牌。加强食品基地的监管,确保食品生产源头的质量达标,为创立名牌产品奠定良好基础。
6.加强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烟台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完善检测设施,提高检测水平。重点抓好招远、莱阳、龙口、牟平、栖霞五个县级检测中心建设,搞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原料生产基地检测室建设,最终形成以市级检测机构为中心,市县企三级检测机构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到2007年,市级检测中心和上述五个县级检测中心取得省级以上资质,90%以上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建立检测室。
7.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承接日、韩及欧美等食品产业的辐射与转移,加快推进我市食品骨干企业与国际大商社、大财团的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实力。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新机遇,在巩固日、韩及东南亚、美国等传统区域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辟新的海外市场,多渠道扩大出口创汇,拉动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8.广泛开展各项活动,丰富“中国食品名城”内涵。围绕做大、叫响“中国食品名城”,积极开展多形式经贸洽谈、食品文化活动。继续办好果蔬会,定期举办“中国食品博览会”、“国际食品新技术交流会”、“中国国际葡萄酒节”、“中国食品高层论坛”、“国际美食节”等活动,积极邀请国内外食品行业的大公司、大商社以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烟开展经贸洽谈和技术交流活动,研讨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努力扩大烟台食品产业的影响。有关县市区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多形式地办好“梨花节”、“樱桃节”、“苹果节”等果蔬招商活动,发展特色食品,形成特色食品产业与区域经济互促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要做足鲁菜发祥地文章,建立鲁菜博览馆,举办鲁菜文化节,挖掘食品文化品牌,推动食品产业发展。
9.建立激励机制,加快“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工作。要加强对“中国食品名城”建设工作的考核,对工作突出,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县市区、部门和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对有创造性的项目和被国家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山东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特别奖励;对涉及建设“中国食品名城”的重点项目,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在项目审批、立项、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并优先推荐列入国家、省、市专项计划,争取得到有关政策扶持。
二○○三年十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