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时间:2002-12-06 00:00:00.000 发文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政府同意《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二年十二月六日
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精神,切实抓好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退耕还林范围
(一)凡是水土流失严重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应按省的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对需要退耕还林的地方,只要条件具备,应扩大退耕还林规模;对生产条件较好、粮食产量较高、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迫退耕还林。
(二)突出重点区域。要优先安排库区周围、风沙前沿、通道两侧、河流两岸、城镇周围、生态脆弱和敏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确保实现退耕还林的总体目标。
二、科学编制规划
(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市、县要依据《河北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规划》和《河北省退耕还林(草)工程规划》,认真编制退耕还林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政策措施。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努力争取最大经济效益,切实解决好农民退耕后吃饭、增收及地方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
(四)科学选择治理模式。在工程建设中,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确定治理模式,坚持乔、灌、草合理搭配,林、牧、水有机结合。坝上地区实行灌、草、乔结合,大力发展耐旱灌木、牧草,恢复原生植被、山区实行乔、灌、草结合,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平原地区要充分利用地理和自然优势,发展高效林业。所有模式都严禁林粮间作。
(五)退耕还林要以营造生态林为主。经济林比例以县为核算单位,不得超过退耕地面积的20%。对超过比例的经济林,可列入匹配荒山荒地造林任务,只给种苗和造林补助费,不补助粮食和现金。
(六)完善造林机制。积极探索专业户造林、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租赁、承包退耕还林的新机制。正确处理好承包与治理的关系,坚持先承包后治理,将工程建设与承包主体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三、及时兑现钱粮
(七)退耕还林补助标准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00公斤,补助现金20元。粮食和现金补助年限,还草补助按2年计算,还经济林补助按5年计算,还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
(八)退耕还林补助粮食只能供应原粮。各级政府和部门不得强制加工、供应退耕农户成品粮,不得以任何形式将补助粮食折合成现金或代金券发放。粮源供应原则上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商品周转粮为主,由省退耕还林补助粮食采购供应办公室组织,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统一采购。补助粮必须符合国家粮油质量标准,未经国家指定的粮油质量检测机构检测的粮食,不得供给退耕农户。
(九)粮食供应单位凭县级林业部门的检查验收凭证,按国家规定的补助标准向退耕农户发放粮食。退耕还林第一年,粮食兑现分两次进行,即在完成当年整地任务并经县级自查验收合格后兑付50%;在造林成活率验收合格后,兑付其余50%.从第二年开始,以后每年对幼林抚育、管护及保存情况等验收合格后,一次兑现补助粮食。
(十)退耕还林现金补助必须及时、足额发放到退耕农户手中,严禁截留、挪用和代扣。
四、保证种苗供给
(十一)加快种苗产业发展。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采用多种形式发展苗木生产。退耕还林任务较大的市、县要把种苗生产作为一个产业加快发展。制定种苗发展规划,合理确定苗圃建设布局,科学安排树种、品种。搞好种苗生产技术服务,积极推广育苗新技术,努力提高种苗质量,确保工程建设需要。
(十二)切实搞好种苗供应。各地在春秋造林前,要制定出种苗供应计划,把种苗供应落到实处。造林苗木要符合国家工程造林质量标准,具备“一签两证”(产地标签、质量检验证和检疫证),保证种苗质量。退耕还林所用种苗可以由县统一供应,也可以由农户自行采购。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用苗方和供苗方都要签订合同。种苗和造林补助费只能用于购买种苗、造林补助和封育管护等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五、强化科技支撑
(十三)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健全退耕还林省、市、县三级技术培训制度,对有关市、县的计划、财政、林业、畜牧、粮食等部门主管负责人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规范工程管理。加强对基层技术骨干和退耕农户的技术培训,普及造林种草技术,提高整体素质。
(十四)积极推广造林种草新技术。各地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 集水窖、容器苗造林、地膜覆盖、生根粉、保水剂等抗旱保活技术,延长造林种草时间,提高造林种草成活率。
(十五)建立退耕还林科技支撑体系。加强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积极引进和培育耐旱、耐寒、耐瘠薄、抗病虫害、生长速度快的林木新品种,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林木良种使用率。围绕提高林木成活率、控制林木病虫害等搞好技术攻关和新技术组装配套,尽快推广应用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十六)加强退耕还林的效益监测工作。建立健全退耕还林效益监测体系,各工程县(市、区)都要建立一定数量的效益监测点,确定专职人员,安排相关费用,及时搜集、整理、分析监测结果,为科学决策和项目评价提供依据。
六、加强资金管理
(十七)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项用于已批准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不得挤占、挪用和随意调整项目建设资金。
(十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项目实施单位凭县级林业部门验收报告和有关报账凭据进行报账。财政部门可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预付一定比例的启动资金。
(十九)县级财政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做好报账制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资金报账制审批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资金管理,保证报账材料的完整性,杜绝弄虚作假、虚报冒领,保障资金安全运行。
(二十)退耕还林工程省级前期工作费、管理费、粮食调运费和粮本印制费,根据实际需要列入省级财政预算;市、县级前期工作费、管理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省级可给予适当补助。
七、严格检查验收
(二十一)完善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制度。实行县级全面自查、市级抽查、省级复查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根据《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办法》,严格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检查验收质量。
(二十二)依据验收结果兑现政策和奖惩。各县(市、区)对完成造林种草任务、达到质量要求的退耕农户要足额兑现补助粮款。省、市要依据抽查、复查结果,对任务完成好、工程质量高的县(市、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未完成任务、工程质量不高的县(市、区)调减任务,削减其他配套建设资金,直至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八、搞好工程管护
(二十三)加强退耕还林地区特别是坝上、山区、贫困地区农村新能源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沼气、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农村新能源,切实解决群众生活用柴问题,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二十四)制定生态移民规划。对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或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群众实行生态移民,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群众生存条件,加快脱贫步伐。
(二十五)实行封山禁牧和舍饲圈养。今年年底前,退耕还林工程区全面实行封山禁牧。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加大围栏封禁的力度,做到死封死禁,坚决禁止在工程区内开荒、割灌、采药、采石、狩猎、用火等;工程区内的村庄全面实行舍饲养殖,禁止牛、羊等牲畜进入工程区。
(二十六)加强林草地管护队伍建设。退耕还林后,各地要把林草地管护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落实管护责任。可由退耕农户自行管护,也可组建专职或兼职林草管护队伍,确保林草地不被破坏。
(二十七)加大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旱作农业、集雨工程,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工程区群众的生活水平。
九、切实加强领导
(二十八)实行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要把退耕还林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计划,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层层落实工程建设的目标和责任,逐级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作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二十九)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和技术承包责任制。市、县、乡政府要对本区域内的退耕还林工程实行项目责任制,明确项目责任人。各县(市、区)都要建立技术承包责任制,由科技人员对退耕还林项目进行技术承包,实行奖惩制度。
(三十)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计划、财政、林业、畜牧、粮食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共同做好工作,确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三年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