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政发[2004]30号
颁布时间:2004-06-10 00:00:00.000 发文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
各市、区人民政府,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市计委拟订的《关于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二○○四年六月十日
关于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
市计委
(二○○四年六月十日)
为了做好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指示精神,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产业升级、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市场需求变化的新形势,认真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原则,以提高我市经济整体素质、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方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高起点规划设计“十一五”时期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强化中长期规划的宏观指导功能,突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使规划成为指导“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树立并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把握发展的内涵,把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2.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加重视增进居民福利,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3.统筹协调城市与农村发展。努力破除城乡分割的发展观,把农业的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循环中,消除城乡间生产要素难以有效流通的障碍,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4.统筹协调人与自然发展。在进行经济建设活动时,既要尊重经济规律,又要尊重自然规律;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5.统筹考虑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站在国内外大市场的高度,为本地区的发展定好位。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强化对国际市场变化和国际资金流动趋势的研究,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外资和国外资源;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二、主要内容
(一)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国际国内环境和发展趋势。分析总结“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找准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正确评价我市总体经济实力。全面研究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科学预测经济发展走势,增强规划的预见性、指导性。
(二)任务目标。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主线,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和市第十二届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合理确定“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为了与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衔接,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展望到2020年。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重点。按照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威海实际,初步确定规划的重点为:如何准确理解全面小康社会内涵,合理设计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如何推进三大基地建设,增强我市经济整体竞争力;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如何加强大项目建设,增强发展的支撑能力;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如何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如何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如何有效实施人才战略;如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何优化发展环境等。
(四)政策保障部分。围绕建立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竞争机制、协调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相关政策的研究探讨,为规划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三、基本方法和工作要求
(一)深入调查研究。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规划编制的全过程,认真总结“十五”以来的发展成就、经验和不足,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努力使规划合乎经济规律,合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合乎发展潮流。
(二)搞好专项课题研究。着眼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初步确定围绕环境分析、目标政策、结构调整、区域经济、改革开放、社会事业、人民生活、可持续发展等八个方面,开展48个基础课题的研究(见附件1),为编制总体规划纲要创造条件。
(三)实行开门编规划。要改进规划编制方式,充分吸收民间机构和居民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采取问卷调查、重要课题面向社会招标研究等方法,利用好互联网、各类新闻媒体,吸引全社会参与,使规划的编制过程成为统一思想认识、集中群体智慧、鼓舞群众斗志的过程。聘请各方面专家参与专项课题、规划总体纲要的研究编制和论证,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四、时间安排
2004年6月底前,各责任单位成立工作班子,提出研究方案,报市计委。
2004年10月1日前,各部门、单位拿出课题研究初稿,并及时与市计委沟通,保证与总体研究思路相衔接。
2005年3月1日前,各课题承担单位对课题进行修改、完善,经专家论证后,报市计委。
2005年6月31日,市计委完成“十一五”规划框架,重点做好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规划衔接和论证工作。
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市人代会,在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起草规划纲要草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审定后,提交2006年市人代会审议通过。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威海市“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2),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统一协调与指导。各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确保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任务。
附件:
1.威海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及工作分工
2.威海市“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1
威海市“十一五”规划
前期研究课题及工作分工
1.“十五”计划执行情况评估。由市计委负责完成。
2.全面小康和“两个率先”的任务目标研究。由市计委、统计局负责完成。
3.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研究。面向社会招标。
4.威海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由市规划局负责完成。
5.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思路研究。由市计委负责完成。
6.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由市行政学院负责完成。
7.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面向社会招标。
8.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推进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研究。由市外经贸局牵头完成。
9.完善交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研究。由市交通局牵头完成。
10.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研究。由市经贸委负责完成。
11.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由市经贸委、贸易办负责完成。
12.威海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由市旅游局负责完成。
13.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思路研究。由市中小企业局负责完成。
14.建设公共财政体系问题研究。由市财政局负责完成。
15.推进“诚信威海”建设,增强金融业对地方经济服务能力研究。由市人民银行牵头完成。
16.推进城市化进程问题研究。由市建委牵头完成。
17.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研究。由市人事局负责完成。
18.“数字威海”建设研究。由市信息产业局负责完成。
19.“平安威海”建设研究。由市公安局牵头完成,司法局、文化局等配合。
20.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研究。由市民政局负责完成。
21.“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研究。由市计委负责完成。
22.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研究。由市安监局负责完成。
23.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思路研究。由市政府调研室牵头,市海洋与渔业局、农业局、畜牧局、粮食局等配合。
24.土地开发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研究。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完成。
25.威海水资源供需形势预测及保障措施研究。由市水利局负责完成。
26.“海上威海”发展战略研究。由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完成。
27.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由市畜牧局负责完成。
28.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生态化建设研究。由市林业局负责完成。
29.建设生态市研究。由市环保局牵头完成。
30.整合港口资源,推进以港兴市研究。由市航管局、港务局负责完成。
31.深化市场取向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及加快上市融资问题研究。由市体改办负责完成。
32.优化地方税收结构,增强政府调控能力研究。由市地税局负责完成。
33.扩大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完成。
34.威海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由市卫生局负责完成。
35.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由市教育局负责完成。
3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等配合。
37.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研究。由市人事局负责完成。
38.人口发展趋势研究。由市计生委负责完成,市公安局配合。
39.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问题研究。由市体育局负责完成。
40.新形势下加强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研究。由市台办负责完成。
41.加强国际交往,发挥华侨华人作用,推进我市对外开放问题研究。由市侨办负责完成。
42.科技兴市发展问题研究。由市科技局负责完成。
43.国内招商的方向和对策研究。由市国内招商局负责完成。
44.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问题研究。由市药监局负责完成。
45.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及消费倾向研究。面向社会招标。
46.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面向社会招标。
47.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面向社会招标。
48.进一步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研究。面向社会招标。
附件2
威海市“十一五”规划编制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刘命信(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副组长:李 丹(市政府秘书长)
姜玉毅(市计委主任)
成 员:江连志(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夏景华(市政府副秘书长、调研室主任)
张 健(市台办主任)
于文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光明(市经贸委主任)
周昌顺(市教育局局长)
王建明(市科技局局长)
郑岐浩(市公安局政委)
赵香春(市民政局局长)
王桂春(市司法局局长)
林成允(市财政局局长)
周宣福(市人事局局长)
邵越武(市劳动保障局局长)
张振国(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房德阳(市建委主任)
隋永华(市规划局局长)
唐会礼(市交通局局长)
张言报(市水利局局长)
汤光仿(市农业局局长)
王 强(市林业局局长)
陈 平(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王保华(市外经贸局局长)
李富胜(市文化局局长)
贾云升(市体育局局长)
陈 舰(市卫生局局长)
龚学信(市计生委主任)
李树纯(市环保局局长)
于 湖(市统计局局长)
高旭光(市旅游局局长)
车 明(市侨办主任)
朱明华(市体改办主任)
王悦之(市广电局局长)
孙青松(市国内招商局局长)
孙玉钢(市铁路局局长)
刘志东(市信息产业局局长)
谭安佳(市中小企业局局长)
郭传威(市行政学院副院长)
刘孔明(市航管局局长)
孙象清(市畜牧局局长)
丛建波(市港务局局长)
徐东璞(荣成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于海远(文登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于开禄(乳山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徐连新(环翠区委副书记、副区长)
邹存奎(高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刘 伟(经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吴明理(市人民银行行长)
孙 浩(市地税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计委,姜玉毅兼任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