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发[2005]16号
颁布时间:2005-06-09 00:00:00.000 发文单位:山东省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效能,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的意见》,现就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加强科学民主决策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完善健全决策机制、决策规程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决策执行力为核心,以强化监督为保证,进一步改革
完善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效能,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加快推进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建设步伐,促进“两提前、一率先”目标的顺利实现。
加强科学民主决策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落实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和规范重大决策事项的范围,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加强决策执行,强化考核监督,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切实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决策事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主要内容和事项是:
(1)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方针政策及重要会议精神的意见;
(2)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重要工作部署;
(3)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要点;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淄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5)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
(6)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
(7)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
(8)重要人事安排与奖惩;
(9)统一战线及人民团体工作;
(10)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及需要研究的其他重要问题。
三、建立健全决策机制
(一)充实完善调查研究制度。
把决策前的调查研究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先调研后决策。所有决策调研都要形成调研报告或决策预案。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参加调研,摸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调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党政机关、高校、大企业、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其他社会决策研究力量,共同搞好调查研究。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重大决策课题,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可委托有关专业机构进行,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二)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影响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专家咨询论证。市委、市政府公开选聘100名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组建淄博市重大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成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城建、法制等若干决策咨询小组。每项重大决策作出前,要组织不少于10名本行业和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充分咨询论证,形成《决策咨询专家意见书》。有关中长期工作部署和发展规划的决策,应组织不少于20名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
(三)建立重大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事项,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土地出租出让、城市建设规划、公用事业价格调整、城市拆迁和耕地占用安置补偿、医疗、劳动、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或者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公示中产生较大争议的,或在听证中与会代表三分之一以上反对的,不再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
(四)建立健全决策信息反馈机制、决策后评估机制和纠错改正机制。
及时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根据跟踪反馈情况适时调整和完善决策。
四、完善决策的规则和程序
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一般应经过以下程序:
(一)意向征集。
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意见,对上级机关工作要求、职能部门工作意见、下级机关工作建议和社会各方面、广大市民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进行汇总、筛选、分析和研究,形成决策意向信息。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核准,或经一定范围内酝酿,确定决策意向。
(二)调查研究。
决策意向确定后,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专家成立调研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三)咨询论证。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议,就决策事项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形成《决策咨询专家意见书》。
(四)征求意见。
根据决策实际,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一般要征求各区县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有的要通过政治协商征求民主党派的意见,有的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市民的意见,有的还要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和外地相关单位的意见。
(五)公示和听证。
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应在决策出台前公示或听证。公示和听证情况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
(六)试点试行。
对涉及面较广、试验性较强的决策措施,应在局部范围内先行试点,以检验决策的可行性,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实施。对具有较强前瞻性的重大改革措施,一般应先试行,经实践检验并进一步修正后,再正式决策实施。
(七)法律审查。
重大决策出台前,须先由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出具书面审查意见。主要审查是否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与现行政策规定相协调,是否符合国际惯例要求,是否存在其他不适当的问题。法律审查通过后方可做出决策。
(八)形成决议。
由市委、市政府联合作出的重大决策,须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研究后,再提交市委常委会议或市委全委会议研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做出决策。由市委或市政府单独作出的决策,亦需经过市委常委会议或全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集体研究作出。制定集体决策表决制和票决制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
上述(一)、(二)、(三)、(四)、(七)、(八)项为必经程序,(五)、(六)项视情况确定。对重大紧急事项、突发性重大事件,可根据需要压减决策程序,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五、加强决策的执行监督
(一)建立责任体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各项决策,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及时制定下达《工作任务分解明细表》,进行分解、细化、量化,提出明确要求,将责任落实到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区县、部门和有关人员,明确工作标准、进度和完成时限。重大决策事项的执行要签订目标责任书。
(二)建立健全报告和通报制度。
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报告制度。执行责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向决策机关报告工作履行情况。年度工作目标履行情况,各区县、各部门应半年和年终分别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专题报告。阶段性工作部署和重大决策执行情况,应根据工作安排和完成情况及时报告。建立经常性的社会通报制度。凡经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环节作出的工作部署和重大决策,其阶段性工作成果和整项工作完成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市政府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有关工作和决策执行情况。
(三)加强决策执行情况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
决策执行责任人要建立自查自纠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决策目标的实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和市目标管理考核办公室加强对区县、部门决策目标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区县、部门工作完成情况每季度
通报一次,对阶段性工作部署完成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对督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按决策目标管理权限,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并根据要求提出具体整改措施,下达限期整改责任书,督促执行责任人抓好落实。
(四)建立健全执行责任协调机制。
对全局性工作和重大决策,可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并在主管部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联系协调。对涉及多部门、多单位的综合性工作和决策目标,实行部门协调会议制度,由牵头部门搞好协调。对主要由某一个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决策目标,执行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协调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五)切实加强对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
结合工作目标的日常督查和年终考核,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廉政谈话、询问质询、信访处理等制度,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强化人大权力机关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六)不断强化监督考核。
坚持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领导评估与社会评估相结合,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增强目标管理考核的可操作性,提高考核的准确性。严格考核结果的评定和考核结果的运用,加大目标管理考核的激励约束。
(七)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重大决策执行责任追究办法》和《行政问责制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追究的主体、内容、程序和责任。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对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有关决策人员的责任,做到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的统一。集体决策失误的,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因个人原因导致决策失误的,追究其相应责任。因违反法定程序导致决策失误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