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政发[2005]52号
颁布时间:2005-08-25 00:00:00.000 发文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政府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
实施壮大一批支柱产业、发展一批大企业集团、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战略(以下简称实施“三个一批”战略)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部署,也是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举措。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我市工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现就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实施“三个一批”战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市自觉坚持实施“三个一批”战略已取得较大成效。一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显著提高。二是产业聚集初显特色。三是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四是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我市工业经济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企业组织结构及品牌产品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工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产业聚集度、产品关联度低,产业链、产品链条短;缺少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大多数企业缺乏品牌理念等。实施“三个一批”战略是增强我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是创造社会财富、提供财政积累的重要源泉。各级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要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把大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作为当前工业经济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同时,我市实施“三个一批”战略的比较优势、基础条件均已具备。一是资源优势。我市自然资源丰富,电力能源充足。二是产业基础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工业体系比较齐全,已经培植了一批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系列产品。三是政治环境优势。近年来全市上下心齐气顺,政通人和,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认识更加统一,业已形成干事创业的整体合力。
二、实施“三个一批”战略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内外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格局,围绕我市经济整体发展目标,立足现有实际,按照建设“一区九园二带三大基地”的发展方向,遵循产业聚集、产品相关、优势互补、效益递增的原则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需要,发挥比较优势,拉长产业链,促进优势产业聚集,壮大企业集团,培育名牌产品,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我市工业的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克服和避免市场自发性和盲目性的弊端,推进“三个一批”战略实施。
坚持增量调整与存量优化相结合原则。既立足现实,通过存量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放眼未来,加大增量投入力度,以增量带动、激活、提升存量。创造条件,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坚持产业集聚原则。把“三个一批”作为资源流向的重点。平衡资源,优化配置,组织和引导社会和自然资源流向支柱产业、大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以园区为重要依托,引导产业聚集,培植企业集群竞争力,延伸产业,拉长产品链条,着力打造一批聚集、共生、协同、互动效应较强的特色产业基地。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就业、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的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三个一批”战略,力争到2007年末,构建以十大企业集团为龙头,百强企业为支撑,千户规模以上企业为依托,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为支柱,40个省级以上品牌产品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比2004年翻一番,超过400亿元;六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0%;奠定我市能源、建材、煤化工三大基地的地位,从根本上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一批支柱产业根据我市产业现状和发展潜力,立足于资源型传统产业优势,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拉长煤炭产业链,培植煤化工,发展建材,膨胀纺织,提升机电,壮大食品,适度发展造纸;创造条件,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到2007年,基本形成煤电及煤化工、建材、纺织、机电、造纸、食品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及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的工业经济格局。
2.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发展一批大企业集团“三个一批”的核心是培植发展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带动力明显的大企业集团。适应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要求,按照“产业龙头化、龙头规模化”的模式,对六大支柱产业中的重点企业,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培植壮大一批对我市经济全局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企业集团,构筑工业经济规模发展优势。到2007年乃至“十一五”末,形成“十百千”企业梯队,即十大企业集团,其中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家,50—100亿元企业2家,30—50亿元企业3家,10—20亿元企业4家;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均过亿元,进限企业超过1000家。
3.优化产品结构,培育一批名牌产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手段,以质量为核心,加快对推动结构升级具有重大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引导、扶持和发展名牌产品。到2007年乃至“十一五”末,我市六大优势产业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十大企业集团中每个集团均拥有1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百强企业均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全市打造、培植中国名牌产品3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40个以上,市级名牌产品100个以上,形成国家、省、市三级梯状名牌企业群体和名牌产品集群。
(四)区域布局
针对我市资源现状及分布和已形成的产业格局及环境承受能力,按照“一区九园二带三大基地”的发展战略,在区域上,逐步形成以带组环的经济大框架。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通过产业聚集,以沿运经济带和枣薛经济带建设带动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加强企业间、园区间的物质循环和资源流动,形成企业集群竞争力。
三、实施“三个一批”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壮大一批支柱产业
1.拉长煤炭产业链,培植煤化工、煤焦电、煤电热行业
按照我市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能源基地,煤炭年产量控制在3000万吨左右,重点是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节能降耗,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煤电化、煤焦化、煤化工一体化。
煤电化:与资源、环境相适应,总装机容量控制在500万千瓦左右,发展煤电热联合企业,开发高耗电产品,拉长产业链,使电能、热能的利用逐步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电化工、电冶炼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延伸,实现二次增值。
煤焦化:严禁新上单纯炼焦项目,全市机焦产量控制在600万吨/年左右。实行集中布局,综合利用,加快延伸煤焦化产业链,生产焦油、粗苯、双氧水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
煤化工:把煤化工作为我市标志性战略优势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利用兖矿鲁化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优势,重点发展甲醇为代表的一碳煤化工产业;利用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重点发展聚甲醇、醋酸及其下游高科技配套产品,扩大合成氨、化肥规模。加快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建设,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煤化工企业群,促进煤化工产业聚集,奠定我市煤化工强市地位。
2.发展建材行业
按照集团化、基地化要求,扩大重点企业规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突出发展新型旋窑水泥、平板玻璃及新型墙体材料。严禁新上立窑水泥生产线,逐步关停立窑小水泥生产线,鼓励发展旋窑水泥。在“一个不增”、“两个递减”的前提下,实现“三个增长”,即在水泥全行业总的能源消耗不增、粉尘排放总量逐年减少、资源和植被破坏逐年减少的前提下,实现旋窑水泥生产能力的增长、产值的增长、效益的增长。根据我市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资源循环、生态环保、科学发展的原则,我市水泥生产规模控制在3000万吨/年左右。至2007年,旋窑水泥规模达到2000万吨/年,石膏板1.2亿平方米,浮法玻璃1680万重箱,打造我市优质水泥之乡和建材强市。
3.膨胀纺织行业
采用信息技术对老国有纺织企业进行改造。实施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形成以生产两纱两布为基础,以针织、地毯、印染、巾被、服装(牛仔服)等为后加工系列产品的万泰纺织、海扬纺织两大纺织服装集团;整合华龙、华欣、广顺、祥瑞等纺织企业,建设市中纺织工业基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由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向创品牌之路发展,向加工制造业基地发展。
4.提升机电行业突出滕州机电企业集群的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实施科技进步、市场先导、名牌产品、外向型经济战略。加强机械与电子技术的融合,走光机电仪一体化跨行业发展创新的路子,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数控专用机床及汽车维修检测系列设备。大力扶持鲁南机床代表金属切削机床工具行业水平的数控机床及相关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控系统,金泰电子的科技含量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磁性材料,伟力机电的大型滚齿设备,打造全国知名的数控机床加工出口、电子信息产品基础材料及元器件生产、大型齿轮生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5.壮大食品行业根据国内外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和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以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为依托,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以肉食加工、酿酒为主导,重点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优化食品产业结构。以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为核心,联合益康公司等相关企业,努力培育和发展科工贸农相结合的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壮大食品行业,打造农业产业化基地。实行政策倾斜,鼓励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升值。
6.适度发展造纸行业我市造纸业目前已初具规模,3—5年时间造纸生产能力将达到200万吨。下一步要按照环保标准,加大原料结构、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品由低档向高中档转化,生产规模向大型化发展。以高档涂布白板纸为龙头,带动制浆及纸制品加快发展,积极开发高档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及专用纸,逐步形成规模化、高档化的造纸行业。
7.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围绕目前我市已形成的数控技术、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有重点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列入计划的重点,市级财政贴息扶持的重点,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抓住新城建设机遇,继续加快市高新区建设,使其真正成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基地。
8.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建设生态市的要求,在所有“进限”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审计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减少企业本身原辅料、资源、能源需求和废物排放,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加强企业内、企业间特别是园区内企业间的物质、资源的联系与利用,形成工业生态链网,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在煤电化工、建材、造纸、食品加工等行业推进能源、资源的梯级利用和废物的循环利用。
(二)发展一批大企业集团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质量和规模效益为目标,从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出发,根据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从六大支柱产业内,不分所有制性质,选择20家左右大型企业集团或大公司,作为我市加快发展重点大型企业集团的对象,进行重点扶持。到2007年或“十一五”末,从中培植、发展、产生10家规模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销售收入均过1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集团的突破。十大企业集团总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
1.突出抓好地方煤炭和化工骨干企业资源整合依托枣矿集团,组建跨地区、跨行业、重点向煤的系列化加工延伸的企业集团,推动煤炭产业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转变;以丰源煤电、王晁煤电、中泰煤业、泉兴矿业、辰龙集团和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新源电厂为依托,加快我市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市化肥厂及周边企业存量土地和闲置设备为依托,招商引资,盘活存量,振兴、建设市南煤化工工业区。以兖矿鲁化和国泰化工为龙头,集聚海化煤业化工、盛隆机焦等企业,以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为主体,拉长产业链,构建我市大型煤化工企业集团。
2.突出抓好建材资源整合根据我市水泥工业的布局、规模和产量,重点推动以台儿庄水泥(上联水泥、泉兴水泥、东源水泥)、榴园水泥、中联鲁宏水泥、安厦水泥等骨干水泥企业以产权收益分配为纽带,实施重组、兼并、联合,全市组建2—3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或联合体,集团内企业独立核算,品牌共享共用。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建设新型旋窑生产线,形成行业优势;以北新建材、金州玻璃、联兴玻璃为龙头,加快投资,尽快形成大型新型建材企业集团。
3.突出抓好纺织服装、机电、食品、造纸等现有骨干优势企业的资源整合按照产业聚集、关联配套、协调互动、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园区为载体,突出特色,整合纺织、机电、食品、造纸等支柱行业的企业,形成企业集群优势。打造以万泰纺织为龙头的纺织集团、海扬纺织为龙头的服装集团,以鲁南机床为龙头、联合威达数控机床等企业的机电集团,以锦辉机械、腾达不锈钢等企业为代表的精密机械制造集团,以鲁南牧工商(盈泰食品)和春藤食品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集团,以华润、华众纸业为龙头的造纸集团。
坚持扶优扶强、企业为主体和动态管理原则,对大企业集团实行定期考核调整。大力开展“强企”竞赛活动,收拢拳头,集中突破。切实加强对大企业集团上市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培育、推荐优势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尽快上市融资。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培育大企业集团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引导大企业集团围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尽快做大做强。
(三)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把品牌经营与培育市场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和依托名牌优势加速企业扩张结合起来,巩固提高老名牌,积极开发新名牌,加快设计培育未来名牌,引导企业大力开展创名牌活动。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拥有自主品牌,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标准,把六大支柱行业、百强企业特别是十大企业集团作为重点培育目标,培育和发展一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行业。
1.化工系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兖矿鲁南化肥厂“落凤山”牌尿素、“喜鹊”牌碳酸钾、亨元化工工业用淀粉、粘合剂、神工化工“神工”牌蒽醌等名牌产品的优势,扩大和提高市场占有率;重点培育信诚化工“腾龙”牌尿素、系列专用肥、天元化工钛白粉、泰和化工水处理剂、丰元化工草酸等企业产品,争创省级以上品牌。
2.建材系列继续巩固榴园水泥、台儿庄水泥、安厦水泥等山东名牌优势,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生产,不断扩大规模和市场;重点发展中联鲁宏水泥、安厦水泥、榴园水泥成为市场主导水泥名牌;提升十里泉、泉兴、石榴园、泉头、声望、雷鸣、顺兴、东郭、瑞福、东源等企业水泥品牌市场竞争力,鼓励发展高效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积极培育北新建材、金州玻璃、联兴玻璃、力华防水卷材等产品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争创山东名牌。
3.纺织服装系列保持和发展我市在针织内衣、牛仔面料及服装、巾被系列和长毛绒玩具等产品上制造水平高、成本低、出口量大的优势。重点培育翔豹制衣、东方玩具、银狐皮衣、枫叶绣品、万泰纺织、海扬纺织、鲁棉纺织的产品争创山东名牌乃至中国名牌,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
4.机械电子系列巩固和发展鲁南机床、金泰电子、多乐采暖设备、瑞虹化工仪器等企业山东名牌产品的优势,扩大市场份额,争创中国名牌。重点培育龙岳机床、山东瑞宇蓄电池,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争创山东名牌产品。重点培育金泰电子、华能光缆、锦辉机械,提高产品档次,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5.食品系列依靠我市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畜牧水产制品、豆制品、粮油制品、果蔬汁饮料及特色酒(如石榴酒、枣酒)等。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巩固发展益康食品集团公司、莺歌食品公司、滕州东谷面粉、鲁南果脯等企业山东名牌产品的优势。培育内丰面粉、荆河酒业、东谷面粉、恒源油脂、抱犊调味品、山亭豆制品、金虹食品等产品,争创山东名牌。以面向城乡市场的放心肉和面向欧美日韩市场的分割鸡和分割兔系列产品为重点,进一步提高鲁南牧工商(盈泰集团)分割鸡、分割鸭、分割兔、春藤分割猪肉等品牌知名度,争创中国名牌。积极研究开发营养性饮料和果蔬汁饮料。重点培育剑波乳业、喜洋洋乳业、红领巾食品、兄弟食品、瑞尔活化水等企业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产品知名度。采取先进技术,提高白酒的产品质量和档次,重点培育荆河、忠仁、十里泉、今缘春等品牌。啤酒重点培育青啤(薛城、滕州)品牌。
6.造纸系列加快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步伐,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重点发展华众纸业山东名牌的优势,提升机制纸质量,提高高档产品比重,争创中国名牌;积极培育华润、大宗、万通、华闻、常兴纸业,争创山东名牌。
四、实施“三个一批”战略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优化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实施“三个一批”战略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经贸、质监、发改、财政、科技、国土资源、工商、环保、劳动保障、外经贸、税务、中小企业、金融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三个一批”战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同级经贸部门,负责“三个一批”战略的协调、组织和实施。
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规范政府行政审批行为,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严格实行效能监察、服务承诺,采取铁的手腕治理“三乱”,切实保护企业和企业法人代表的合法权益,打造优良的经营环境,形成实施“三个一批”战略的良好氛围。
(二)平衡、整合资源,促进产业聚集目前,我市最大的比较优势仍然是煤炭、石灰石等天赋资源,这些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要求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资源效益。采取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调控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把工业园区作为实现产业聚集的载体,整合现有园区,优先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相关企业适度集中、配套协作、形成规模。把握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加强共性问题研究,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推进信息、资源、技术共享,为产业集群的成长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工业行业调控、管理,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统一规划,通过税费调节,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整合土地、产业、项目等资源,相关联的产业汇聚到一个或几个特色园区,在全市打造若干个具有较大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工业园区。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综合运用产业政策及各种政策导向手段,保障“三个一批”战略的实施。全面落实、用足用好国家、省、市已出台的各项有利于“三个一批”实施的优惠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柱产业、大企业集团、名牌产品,在土地及资源使用、税费减免、水电汽暖供应、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加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技改专项资金(1000万元)的使用、管理;整合技术创新资金;对荣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商标)的企业,按照枣政发[2004]79号文件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由市经贸委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提出技改专项资金使用意见,市级财政部门负责拨付并监督。逐步增加财政贴息资金,制定用于“三个一批”战略实施的具体贴息政策。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企业自主决策、风险自担,银行独立审贷,政府贴息间接调控的体制,鼓励金融部门扩大信贷规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作用,推动民营经济加快“三个一批”建设。
(四)依靠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下决心利用2—3年时间,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到2007年,百强企业均建有市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其中重点扶持的大企业集团均建立省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企业技术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提取比例,限额以上企业不低于1%,百强企业不低于3%,大企业集团和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5%.大规模地推进产学研联合,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五)实施项目带动掌握、争取、用好财政贴息政策,认真落实鼓励项目建设的各项政策。主要是:纳入扶持范围的项目按期竣工投产后,经验收合格,在规定的还款期内新增利润上缴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返还给企业,作为政府投资,用于企业项目还款;人防费、城市综合开发费、用水增容费等费用,该免征的要停止征收,确需征收的要作为政府投资,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投资,用国产设备投资的40%比例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对符合国家规定的进口设备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按照“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筹划储备一批”的要求,加快项目库建设。认真组织实施“328”工业重点项目,突出抓好300个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续建项目、200个投资额1000万以上新开工项目和80个投资额过亿元的工业项目建设。
(六)实施名牌带动积极推动六大支柱产业链的名牌产品建设,创一个名牌,带一批企业乃至一个产业。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建立实施名牌带动的宣传、服务、引导和财政支持体系。采用国际标准,实施各类认证,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做好以名牌产品为核心的资本运营,通过联合、兼并、投资、参股和收购等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集中,促进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大企业集团的形成。以名牌产品为核心,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促进企业聚集,建设特色园区。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实施招商引资带动充分发挥我市资源的比较优势,高标准设计项目,多方式、多手段,请进来、走出去,推进工业发展国际化。将招商引资纳入对各级政府特别是企业及其法人代表的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大企业拿出优质资产、优势产品与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及中央属大企业、合资合作,借助外力加快发展。优托六大支柱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相关配套项目,膨胀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
(八)实施企业家队伍带动加强企业家、科技人才和经济管理干部三支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造就一批能够驾驭市场经济、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干事创业的高素质企业家。进一步完善企业家和经营者管理队伍的培训机制。成立市企业家促进会,由市财政列支人才基金和干部培训经费,定期举行学习、交流和培训活动。做好企业家的引进工作,重点引进高新技术型、外向型、资本运营型、管理型、复合型企业家,加快“三个一批”战略的实施。
二○○五年八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