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发[2004]015 号
颁布时间:2004-08-25 00:00:00.000 发文单位:山东省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鲁发〔2004〕18号)精神,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1.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把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科技工作水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四大产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考虑,抓紧编制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突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目标,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重点壮大软件、新材料、海洋科技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推进科技将才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技术标准战略、科技平台建设和国家科技基地建设等方面工作,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3.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教育和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服务机构等多个方面结构和功能的调整与互动。要遵循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规律,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机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创新主体要素培育和优势产业创新支撑能力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提升本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用5至10年时间,基本建成特色突出、功能完善、运转协调、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使我市成为全国最具科技创新活力的特色区域之一。到2020年,我市科技创新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
二、加快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市持续创新和发展能力
4.加强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强科学研究能力建设。继续抓好重点实验室共建工作,选择一批与我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给予重点支持。通过跨部门整合、跨地区引进、国际科技合作和虚拟建设等方式,调整优化各类重点实验室。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医药、石油化工等重点领域建设5至8家科学研究开发中心,开展交叉学科、前瞻性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应用开发,为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应用基础性成果。充分发挥海洋科研优势,抓好国家海洋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市财政部门要在科技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的引进和建设。
5.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全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试点工作,支持海尔、海信建设国际研发中心。海内外大企业在青设立的研发机构,经认定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能力,使之成为企业自主研发和承接、转化科技成果的基地。加强产学研结合,突出行业技术中心作用,扶持和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用3至5年时间,建设6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支持5家进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列。市财政部门要在科技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和为“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配套。
6.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技术开发费据实列支政策,当年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以上的,除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国有和国有控股及股份制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经批准可视同利润。
7.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成果转化能力。以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中介机构建设为重点,完善以“五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平台,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创业等各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建设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类研发活动提供设计、检测、文献信息和技术标准等专业技术服务;建设国际科技合作服务平台,为引进国外项目、技术和我市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条件;建设科技产业孵化平台,形成比较完善的研发机构—专业孵化(中试)基地—科技产业园区(基地)的产业创新链;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以技术产权交易所为龙头的技术市场体系,探索科技项目支持与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机制。用3至5年时间,重点建设80家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市财政部门在科技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孵化器建设和技术产权交易等。
三、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8.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和优势。重点加快壮大软件、新材料和新兴海洋科技等重点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市南软件园为核心,加快建设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开放的软件产业资源共享数据平台,推动青岛滨海软件产业带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软件产业群。加快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有机高分子材料领域,无机非金属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新型生物材料、能源环境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带动环胶州湾新材料产业带。以建设国家海洋科学研究基地为龙头,以优良种苗、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等海洋新技术产业化为方向,加快培育海洋产业优势。用3年左右时间,使全市软件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海洋科技产业产值超过150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
9.加快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提高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能力和配套加工能力。
10.实施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使之真正成为科技资源的集成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区、高科技成果的孵化扩散区、高科技产业的辐射带动区。充分发挥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青岛科技街的作用,突出功能特色,形成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合力。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结合我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区域内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有限的土地资源真正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1.统筹城乡、统筹经济与社会的科技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把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协会、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科技进村入户的主要载体,形成社会化组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全程化保障的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实施星火科技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战略,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围绕生态市建设、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社会以及公
共安全、人口与健康等重点领域,研究开发一批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四、建立科技工作联动机制,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12.上下联动,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做好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国家高技术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的衔接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国家示范城市工程,争取有更多项目得到国家的技术、资金和政策等多方面支持。做好国家项目的配套、服务工作,加快国家项目在我市的转化,促进国家目标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13.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作用。树立“大科技”观念,打破体制和隶属关系限制,建立青岛市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驻青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组织、协调、服务和管理,组织科研院所,面向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政府间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联动协作,形成科技大系统的资源共享、协同配合工作机制。
14.推动区市科技创新,带动区市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引导区市根据自身优势,突出发展科技特色,依靠科技调整优化区市产业结构,为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支撑。以抓特色龙头企业、特色乡镇、特色园区、特色载体为重点,促进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切实加强区市科技工作,不断提升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水平。鼓励创建形式多样、高效实用的科技服务和推广模式,支持区市结合优势特色产业探索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依托特色龙头企业建立开放的特色技术公共开发和服务中心,丰富和完善全市区域创新体系,为区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区市财政部门应加大对科技开发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市级财政部门将择优给予扶持。
五、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15.把科技投入作为公共战略性投资,切实增加科技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科技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确保实现法定增长,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市场化新型科技投融资体制。各区市科技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原则上应达到1.5%.
16.整合科技经费管理体制,避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加快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原则,整合各类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将科技投入集中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新技术产业,事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公益性科技创新,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重要方面。
17.进一步完善担保贷款机制。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特点,探索多种担保方式。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留学人员创办的科技企业,可适当放大抵押、质押的担保倍数或通过账户托管方式发放贷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知识产权可作为质押获得贷款。经科技行政、财政部门批准,商业银行也可以科研机构的事业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或其他收入权作抵押发放贷款。对市场前景良好、还款有保障的个别科技投入项目,可发放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对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银行可采用出口卖方信贷方式,也可在进口方银行提供保函或进口方政府担保,且办理出口信用险的情况下,开办出口买方信贷业务。对资信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内开具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等,并可适当降低资金抵押或保证金比例。
18.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风险投资体系。鼓励各区市设立风险投资引导资金,通过参股、合作等方式,扶持设立和发展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也可实行承诺资本制和设立存续期。鼓励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等以多种形式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国际大财团来青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不同特点风险投资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19.全面实施青岛市科技将才建设“110”工程,用5至10年时间,扶持、培养100名在国内乃至国际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高新技术创业带头人;培养和造就10个对重大科学问题、应用技术问题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的创新团队。
20.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人尽其才的机制。利用青岛的地理、环境和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著名高校来青落户、设立分校或联合办学,重点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放宽、放活人才政策,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落实技术和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人才激励政策,调动人才积极性,用好人才。
21.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打破科技资源分属不同部门和单位的限制,按照市场机制,实现科技资源优势集成。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要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有条件的可按照优势互补和自愿互利原则,进入高等院校、企业或其他科研机构。所有科研机构都要深化内部人事、分配、管理等方面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多能少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社会保险为主、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22.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科技管理创新。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完善科技法规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新的科技评价制度。规范科技计划评审和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程序,保证公平、公正、公开。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科技立项、科技成果奖励等办法,突出市场化评价机制。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和宣传,自2005年开始,在财政科技投入中设定专项经费,营造全社会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科教兴市战略的顺利实施
23.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和协调。要把“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把科学技术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来对待,把科技投入作为公共战略性投资来加大,把科技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来培育,使科技工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使各级领导真正做到科学决策、科学统筹,实现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各级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重要决策作用,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创新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24.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技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技知识,研究借鉴先进的科技管理经验,探索科技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决策水平。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成为学习科技、重视科技、依靠科技的模范。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科技管理干部的培训,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25.加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健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和调度通报制度。强化科技进步工作绩效考核,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此件发至各区、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中央、省驻青各单位,青岛警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