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政办发[2005]97号
颁布时间:2005-09-22 00:00:00.000 发文单位:湖北省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关于做好秋冬农业开发工作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二〇〇五年九月二十二日
关于做好秋冬农业开发工作的意见
(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2005年9月22日)
根据全省秋冬农业开发整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今年秋冬农业开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加强优势板块建设
立足于建设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全市秋冬播总面积达到580万亩,其中小麦350万亩,油菜120万亩,蔬菜70万亩,经济作物20万亩,其他作物20万亩,形成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群。
一是加强优质专用小麦板块建设。集中在“三北”岗地和316国道沿线,重点抓好28个小麦生产乡镇,建设优质专用小麦板块200万亩。采取生态治理、药剂拌种、化学应急防治等综合措施,建设全国小麦条锈病襄樊阻击带。结合小麦良种补贴试点,加快我市中筋小麦良繁基地建设。
二是加强“双低”油菜板块建设。重点抓好18个油菜生产乡镇,稳定、巩固“双低”油菜优势区。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力争订单生产占油菜总面积的60%以上,精加工菜籽100万吨以上。加快推广油菜“一菜两用”技术,面积达到6000亩,亩平增收200元左右。
三是加强无公害蔬菜板块建设。重点加快三大蔬菜板块建设,即樊城区城郊无公害蔬菜板块,谷城、老河口、宜城沿汉江流域特色蔬菜板块,保康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板块。加快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发展,带动魔芋、食用菌、山野菜、大头菜等特色蔬菜板块建设,推动蔬菜加工,提高蔬菜附加值。
四是加强经济作物板块建设。全市新增经济作物基地15万亩,改造经济作物老基地10万亩。加快建设枣阳2万亩优质桃,老河口2万亩优质梨,谷城、老河口、襄阳7万亩花椒,保康、谷城10万亩有机茶,保康、南漳、谷城10万亩烟叶,南漳3万亩苎麻,襄阳3万亩柳编,襄城3万亩麦冬等经济作物板块。
二、突破性发展畜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撑
一是搞好秋繁增养。认真组织秋繁、秋孵、秋配,大力开展“户平多养一头猪、2只羊,人平多养1只鸡”活动,积极添槽补栏,稳定散养规模,确保全市猪、牛、羊、禽年出栏分别达到400万头、40万头、85万只、5100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1万吨、20万吨、4000吨。
二是主攻规模养殖。切实加强养殖小区标准化生产、疫病防治、环境控制、监督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下大力推动养殖小区与农户和饲料企业、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对接,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加快培植以襄城和老河口为重点的奶牛产区,推动全市牛奶产量翻一翻。
三是推进畜禽品改。使畜禽品种改良率达到85%以上,优质三元猪、优质肉牛、优质肉羊、优质肉鸡比例分别提高3到5个百分点。
四是严格动物防疫。严格按照“三个确保、四个100%和五个不漏”的要求,认真落实三个强制免疫,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严密检测重大疫病动态,提高监测频率,确保有疫不成灾。
五是培植水产板块。抓好老河口省级无公害水产板块和襄枣宜结合部优质水产示范区建设,确保全年水产品总产达到15.5万吨,创产值10.6亿元,为农民人均增收25元。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壮大企业规模。围绕农产品生产、科研、中介服务、加工、储运、贸易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技术装备水平好、外向型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涵盖农村经济各个领域的龙头企业群体,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是抓好订单生产。引导龙头企业通过中介和流通组织与农民签定购销合同,力争全市优势农产品订单生产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网络农户占总农户的80%以上,农民稳定增收占增收比例达到60%以上。
三是培育精品名牌。突出“有机、绿色、无公害”主题,大力培育“章陵”、“万宝”、“玉莲”、“绿生”、“梅园”、“仙仙”等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四、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全面推进科技入户
一是大力实施主导品种工程。小麦品种主推郑麦9023、鄂麦18、鄂麦19、宛麦369、鄂麦15.油菜品种主推中油杂2号、华油杂6号、中双9号、华油杂7号、华油杂9号、中油杂4号。各级农业部门不得擅自公告未经湖北省审定或虽经国家审定但适宜种植区域不包含湖北省的品种。
二是大力实施主推技术工程。小麦主推精播半精播技术、药剂拌种技术、稻茬麦免耕覆盖栽培技术,油菜主推直播降苗技术、施硼肥技术、“一菜两用”技术、无残留化学除草技术,进一步扩大“小麦-西瓜-棉花、小麦-蔬菜-棉花、棉花-油菜(小麦)”高效种植模式应用规模。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力争小麦、油菜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0万亩,示范20万亩,免费对3万名农民进行施肥培训。同时,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畜牧高效养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生态能源技术、农机作业技术。
三是大力实施主体培训工程。按照“市培训到县、县培训到乡镇、乡镇培训到村组农户”的模式,层层开展技术培训,力争培训农民80万人次,每户掌握1至2项实用性强、见效快的新技术。
四是大力实施示范样板工程。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综合防治、统一订单收购的要求,沿316和207国道,重点办好优质专用小麦、优质双低油菜、测土配方施肥和轻简栽培等四大示范样板,使样板区面积占到秋播面积的60%以上。
五、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加快劳力资源开发
加快推进阳光工程,确保今年培训转移农民3万人以上,转移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一是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将全市各类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技校、农广校、党校、团校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用,拓宽培训渠道,扩大培训规模,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部门配合、整体推进、农民受益”的培训格局。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培训效率。继续加大中央、省投入的争取力度,确保中央、省政策资金足额按时到位。各地要加大投入力度,适当提高参训人员的补贴标准。要积极探索新途径,通过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的办法,加大阳光工程投入。
三是落实相关政策,推进转移就业。各级政府要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准入等歧视性政策,及时清理废止各种不合理行政性收费;各培训机构要规范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培训补贴政策;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务工培训、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各级劳动部门在为受训人员办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时,应提供更多便利。
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一是狠抓农村饮水安全。重点解决高氟水、苦咸水和污染水等饮用水质不达标和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的问题,力争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是狠抓农田排灌体系建设。对全市各类渠系,普遍展开一次清淤整治,硬化大、中型灌区支渠以下末级渠系200公里,完成三道河灌区、莺河二库灌区、潭口水库灌区和杨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年度投资计划。
三是狠抓水毁工程修复重建。集中力量对水毁工程进行恢复重建,确保当年见效益,提高水利工程抗灾能力。精心组织完成襄阳、枣阳高产农田建设任务,抓紧启动今冬明春的建设工程。
四是狠抓病险水库整治加固。重点抓好已列入中央除险加固规划的38座病险水库的整治,其它未列入中央除险加固规划病险水库,力争用3-4年时间完成加固脱险。
五是狠抓江河堤防整治。汉江襄城庞公、宜城王集、樊城新集等10处堤防险工险段及汉江支流6处堤防险工险段要确保年内完成整治任务。做好汉江、蛮河堤防整治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唐白河干流防洪治理一期工程建设任务。
六是狠抓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完成16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和保康三溪沟、南漳便河、枣阳清潭三个小流域治理国债水保项目建设,加快汉江沙洲治理和崩岗治理前期准备工作,力争进入明年中央投资计划。
七、加快秋冬林业开发,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今冬明春完成植树造林30万亩,四旁植树1500万株,林业育苗1.2万亩。
一是抓好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建设。完成19.5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做好林权证的核发工作。管护好241亩天然林资源,完成4万亩封山育林和0.4万亩天保工程人工造林任务,加快红豆杉基地、森林旅游、特色花卉、高效经济林等产业发展。
二是抓好绿色通道和鄂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抓好孝襄、襄十、襄荆、魏樊4条高速公路及2条国道、17条省道的补植补造,抓好8条主林带、13条副林带和林网建设。
三是抓好林业板块经济建设。大力建设四大板块基地,即在汉江沙滩和鄂北岗地,建设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板块基地15万亩;在枣阳、襄阳、老河口沿316国道建设优质水果板块基地2万亩;在谷城、老河口、襄阳建设花椒基地5万亩;在南漳、保康、谷城建设以板栗、核桃为主的干果基地3万亩。
四是抓好林木种苗生产。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确保明年完成1.2万亩的林业育苗计划。加强林木种苗市场和质量监管,做好明春造林所需苗木的准备和调剂工作。对工程造林苗木要实行阳光操作,公开招标,确保苗木质量。
五是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管护。及早制定完善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切实加强防火扑火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全面提高扑火队伍战斗能力。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乱占林地和非法经营木材的违法行为。
六是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检疫、防治三大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杨树病虫害、马尾松毛虫和萧氏松茎象防治工作。加强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严防松材线虫病、加拿大一枝黄花、红火蚁等有害生物传入我市。
八、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美化农村生态家园
今年秋冬力争新开发农村沼气1万户。
一是落实建设资金。要坚持立项争资、农户自筹、部门包点、小康工作队帮扶、中央直属企业资助等途径,加大沼气建设投入。项目县市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并安排一定工作经费,保障农村能源机构正常运转。
二是强化规范管理。承担国家项目建设的县市,不得随意调整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和建设地点。资金使用必须按照项目有关要求,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专款专用。要坚持国家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建设条件、项目农户、物资采购六公开,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三是提高建设质量。按照一定要坚持建设标准、严格落实“一池三改”,一定要坚持技术标准、按照沼气池相关标准进行施工,一定要坚持职业准入制度、从事沼气池施工的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沼气生产职业资格证书,一定要坚持招投标制度、对关键设备和主要建筑材料要通过招投标采购的要求,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各级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技物服务机构的指导与监管,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