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园公发[2005]502号
颁布时间:2005-10-27 00:00:00.000 发文单位:北京市园林局
各区县园林主管部门、全市各公园:
目前我市的注册公园已发展到169个,每年接待中外游人达1.2亿人次,初步形成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等构成的公园体系。在首都的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在完成首都“四个服务”任务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3年1月1日《北京市公园条例》正式实施后,我市的公园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市公园的依法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5年3月18日,市园林局转发了建设部《关于加强公园管理工作的意见》,同时提出了加强公园管理工作的四项要求,进一步推动公园管理工作的进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公园管理中仍有不到位的现象。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的公园进行重大改造、改建项目不向园林主管部门报告;区县公园执法主体不明确,公园依法管理和执法工作不到位;个别区县园林主管部门难于对本区内市、区直管公园实施有效管理;一些公园搞展销活动、出租房屋过多,给景观造成一定影响;还有的公园员工服务不规范,招致游客投诉等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园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公园的服务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当前首先要加强公园监管工作。
一、各级园林主管部门是公园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
根据《北京市公园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公园工作,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区、县人民政府园林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园管理监督工作。”可见市、区(县)两级园林主管部门是公园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这两级园林主管部门都要依据条例的授权,分层次做好公园监管工作。公园监管就是市、区(县)两级园林主管部门依据《北京市公园条例》等法规,对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市园林局负责制定标准、培训人员,督促检查区(县)园林主管部门公园管理监督工作的执行情况,同时负责市直属公园的监管工作。
区(县)园林主管部门要负责对本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有公园的监管。
二、公园监管的内容是本市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中出现的违反有关规定的现象。
公园监管的对象是公园管理机构而不是单个的公园工作人员或游人。
三、公园监管的依据是《北京市公园条例》、建设部《关于加强公园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最近印发的《北京市公园管理规范》(试行)。
四、公园监管的程序是:
1.督促各公园管理人依据《北京市公园条例》制订本园的管理细则,加强对《北京市公园条例》的宣传教育。
2.制定本部门加强公园监管的措施,采取明查、暗查、互查、群众监督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公园管理机构立即整改。可以要求各有关公园对整体或局部景区新、改、扩建工程、大型活动等提前进行备案,以保证情况明了、监管到位。
3.对违反《北京市公园条例》或其他法律法规的要及时制止,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依法进行处罚。
4.对公园管理机构违反《北京市公园条例》的要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园林局报告。事态严重的,还应向市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直至问题解决。
五、当前在实施公园监管中应尽快解决的问题。
1.各区(县)园林主管部门体制不同,名称不一,目前尚无专门的监管队伍,给实施公园监管带来一定难度。要尽快建立起监管队伍,暂无行政执法权的区(县)园林主管部门实施监管确有困难,可以先建立起检查和汇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由市园林局直接监管和执法。
2.一些区政府直管的公园,还没有完全纳入区(县)园林主管部门的管理之中。有关区(县)政府应尽快理顺关系,形成良好的监管机制。
3.园林主管部门自身要形成合力。由于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从纵向的规划、建设、管理、保护各环节,到横向的宣传、管理、执法、安全、保卫等各部门,都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尽到监管责任。没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要建立健全送达制度,将掌握的信息、情况、证据及时送达到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并共同督促整改。
4.参与监管的人员都要认真地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5.监管中会遇到园林主管部门没有执法权的部分,要联合城管、公安、文物、规划、旅游、工商等执法部门共同实施,形成联动机制。还可以借助媒体、游人等社会力量进行监督。
六、市园林局要对公园监管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把实施公园监管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全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严格执行《北京市公园条例》,公园监管到位的区县园林主管部门和管理工作出色的公园,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损失和恶劣影响的,给予批评。经常出现问题的,可建议所在区县给予处理。
北京市园林局
200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