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发[2005]91号
颁布时间:2005-11-04 00:00:00.000 发文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区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精神,紧紧抓住首都发展空间战略东移和建设北京新城区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提升通州新城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协调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综合衡量城市及区域现代化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充分认识新形势下促进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促进服务业发展是适应通州区新的功能定位,全面建设北京新城区的迫切需要。
随着北京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的调整,城市发展空间的战略性东移,通州作为东部发展带上重点发展的新城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是北京城市功能转移和人口、产业疏散的承载地。大力发展商业贸易、金融、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是实现功能定位的迫切需要。
(二)促进服务业发展是突出区位优势,提高新城区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通州发展服务业是东部发展带产业分工、错位发展的必然要求。通州处于北京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东部发展带与长安街轴线东延的交点上,紧邻北京中心城区,交通便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具备重点发展服务业的客观条件和基础。促进服务业发展是提高新城区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三)促进服务业发展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服务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贡献、高就业的特征,是高层次产业。高端服务业以知识、信息要素投入为主,低端服务业以劳动要素投入为主,服务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较少,也不会形成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属于高效节能型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符合应对能源短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促进服务业发展是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服务业行业多、门类广,劳动密集程度普遍较高,促进服务业发展,不仅可以大量吸收城镇和农村不同层次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大力发展科教、文化、体育等各项服务事业,改善生活质量,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二、明确发展服务业的思路及主要目标
(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通州新城的发展定位为指针,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增强经济实力为目标,按照区委、区政府加快新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并举,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积极完善社会服务,优化公共服务,强化新城综合服务功能。快速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拓展新兴服务业,以高标准、强辐射的典型大项目为带动,重点打造文化产业基地、专业服务基地和总部集群,加快实现服务业的整体跨越。
(六)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区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3%以上,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5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60%,服务业经济总量得到显著增加,主导产业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升,初步形成以现代商贸流通、现代文化旅游会展、现代商务金融、现代信息与科技创新等服务业为龙头,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传统服务业快速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七)促进服务业发展,在工作方针上应把握如下原则:
把握新城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坚持高标准、跨越式发展的原则;把握大力发展工业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关系,坚持二、三产业并举,突出发展服务业的原则;把握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加紧培育现代服务业的关系,坚持高瞻远瞩,脚踏实地的原则;把握主动寻求发展与适应市场需求的关系,坚持尊重市场,因势利导的原则;把握立足区内与辐射区外的关系,坚持区域开放,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
(八)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原则,按照城市功能定位,通州今后一个时期内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大力创建文化产业基地。依托运河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文化产业优势,发展多层次文化产业。以运河城市段建设项目为龙头,大力开发运河文化旅游区;以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项目为龙头,打造影视文化娱乐中心区;以北京图书交易城项目为龙头,打造全国出版发行交易中心。二是大力拓展区域专业服务基地。以口岸建设项目为龙头,打造国际贸易物流枢纽;积极引进大项目,打造国际专业会展中心。三是大力支持引导总部集群。以CBD商务园项目为龙头,培育北部总部集群;依托运河标志景观区,引导和培育中部总部集群;依托专业服务基地,发展南部总部集群。四是促进都市工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高度融合。以北京家居产业示范园项目为龙头,打造北方家具家装技工贸一体化基地;以西集包装印刷产业示范园项目为龙头,打造环渤海包装印务基地;以北京卷烟厂项目为龙头,打造都市产品生产流通配送中心。五是全面提升新城综合服务功能。以东方狐狸城等项目为龙头,发展高标准的商贸中心;以哈佛医学城等项目为龙头,建设京东康体医疗城;以提升房地产项目品质,优化社区配套为突破口,打造现代化宜居新城;以整合资源,大力引进社会投资为手段,打造环渤海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三、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九)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服务业的良性、健康、快速发展。
以规划为龙头和先导,强化规划对行业发展的统领作用。加紧编制和修订服务业区域发展规划及服务业的专项发展规划,按照“高水平、有特点、成典范”的要求,合理制定发展目标,规划建设重大项目。通过编制和实施行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行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整合资源、合理布局、规范竞争、营造商机、培育市场、带动投资,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服务业区域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发展规划以及服务行业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融合,确保项目用地的落实,促进各行业互动发展。加大规划的透明度,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力度,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规划的实施,分析研究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对与广大市民相关的重大建设项目应采取听证制度,避免出现重复建设。
加强政策引导。有关部门要以支持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发展、鼓励产业业态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档次等方面为落脚点,研究制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引导和把握服务业发展方向。在充分考虑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建立服务业引导资金,以投资补助、税收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服务业重点发展的行业和薄弱环节。同时为保证扶持政策的可操作性,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强大动力,推进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十)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服务业整体协调发展。
服务业涉及领域广,各行业性质差异大,促进服务业发展应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政府的导向作用,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区服务业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改变部分服务行业“小、散、弱、差”、经营方式陈旧、缺乏服务品牌以及低水平建设的不合理状况。要大力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服务业领域,创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通州兴办现代服务业,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卫生、教育及技术服务的建设、经营及管理;要坚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我区服务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促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标准的引进,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和培育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形成,增强区域竞争力。
(十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项目带动,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充分利用我区宜居、宜商的优势资源,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结合我区服务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外引资的重点项目和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特别是要抓住国内外资本流动、产业转移、知名公司产业延伸等机遇,注重对服务业跨国公司投资方向和投资动态的研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新兴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工作。建立“开发—设计—招商—建设”的项目开发机制,促进项目招商与建设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度,实行项目首问负责制、跟踪信息报告制、建设进度督察制、项目建设进程的现场检查制,切实将招商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并落到实处。
坚持以项目带建设。积极协调,突破功能性项目瓶颈,加快名院名校、体育场馆、文化馆、影剧院的规划建设,促进我区在引进市区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加快推进新华大街、新华南北路沿街商业设施的改造升级,提高老城区商业设施水平;要借助东方狐狸城项目,在引进新型商业业态、建设大型特色交易市场等方面有所突破;适应现代生活需求,依托度假村的建设,引进开发包括景观游览、主题公园、特色餐饮、各种游乐设施在内的全方位综合性休闲服务行业,充分彰显高品质运河文化;为适应现代生产的需求,重点引进都市工业与现代服务业高度融合的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物流口岸建设、发展贸易与物流中心、打造国内外知名会展品牌、吸引影视制作行业集聚、职业教育产业化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快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完善产业园区商服配套功能。
(十二)提高城市化水平,重视农村服务业发展。
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步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鼓励农民发展服务业,吸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业资源向经营能手集中,以城市化推动全区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现全区11个乡镇有连锁超市(便利店),村村有“放心示范商店”,提高连锁经营零售额占当地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有效解决农村商品质量问题,保障城乡居(农)民消费安全,提高城乡居(农)民生活质量。
(十三)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
优化服务业发展的硬环境:注重在公共交通、网络通讯、市政服务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为市民购物消费提供方便、舒适的环境;加强支持与协调力度,增加区内银行网点建设,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要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商务写字楼、星级酒店等现代服务业设施建设,对原有的档次较低的商务楼宇,按照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加以改造。规划建设一批花园式住宅,为高层次现代服务业在本区的集聚发展拓展空间。
优化服务业发展的软环境:打破城乡分割、行业垄断和地方性保护,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形成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加强对基础性行业、市政公用事业、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服务收费的管理,健全经营者价格自律机制,严厉打击各种不法行为,切实维护服务业企业的合法经营权益,坚决制止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的不正当行为,创造宽松的服务消费环境;制定新城区品牌塑造和城市形象推广的长远规划,确立特色鲜明的新城品牌,制定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实施方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新城宣传与推介,不断改善区域投资环境。
(十四)加快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构建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体系。
根据我区服务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针对不同类型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业务水平。建立和完善就业前培训和在职定期培训制度,全面提升全区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发挥好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中介纽带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人才中介机构经营水平和人才市场竞争活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有计划地在区内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大力发展服务业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级技工教育。通过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等形式拓宽引才渠道,采取兼职、短期服务、项目引进、技术入股、委托经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争取各类专家、海外留学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到我区参与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
(十五)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服务业发展。
一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各项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改进审批方式,加快建立网上申办制度,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发挥投资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作用,形成各部门之间高效协调的运作机制,营造高效率、低成本的宜商环境。对服务业的重大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实行个性化管理和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二是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的领导协调机制。成立区发展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定期召开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服务业发展和行业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全区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增强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加强沟通,切实提高行政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建立服务业目标考核责任制度,对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相关工作进行任务分解,确定工作方案,责成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及街道负责实施,实行有效的督查管理制度,确保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组建各类服务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继续发挥好区贸促会、区个体私营劳动者协会在发展服务业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行业组织的市场开发、行业自律、技术服务、沟通企业、联系政府的作用,倡导公平交易,诚信经营,增强行业竞争力,维护行业竞争秩序。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加快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确保落实,区政府将对落实本意见的情况进行督查。
二00五年十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