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兰州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兰政办发[2006]57号

颁布时间:2006-04-10 16:33:35.000 发文单位: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2006年兰州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安排意见》,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按工作要求及分工,精心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年四月十日

  2006年兰州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安排意见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做好今年的整规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继续保持已有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紧紧抓住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争取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领域有所突破。重点抓好强化食品安全、打击商业欺诈、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扩大已取得的成果,力争今年的工作取得新的实效。

  一、突出重点,继续开展专项整治

  (一)继续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1、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切实起好牵头作用,组织有关部门紧紧抓住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和餐饮消费等关键环节,以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种为重点,把儿童食品、农村食品市场作为整治的重中之重。整治食品源头污染,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整治食品生产加工业,严格市场准入,强化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倡导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整治食品消费环节,推进餐饮业、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整治食品包装、标识印刷业,打击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堵塞监管漏洞,将执法资源向乡镇等薄弱环节倾斜。加强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地区的监管,加强八小时以外、节假日等特殊时段的监管,加强对小型、分散的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食品店、加工作坊、餐馆以及食堂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未成年人、农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低收入阶层等弱势群体的保护。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协调和配合,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形成整治合力。集中力量及时查处食品安全大案要案,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查源头,端窝点,重拳出击,狠狠打击违法犯罪团伙和首恶分子,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2、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加大对药品整治的力度,针对薄弱环节、薄弱地区、薄弱领域和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全面整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的黑窝点;有效遏止销售伪劣过期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经营活动;坚决取缔无照无证生产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的不法行为;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市场,杜绝虚假广告宣传;规范、完善药品购销体制,打击药品“回扣”、药价“虚高”等腐败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努力遏制药品价格虚高,确保人民群众看得起病。

  3、牵头部门要会同有关单位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实现部门间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档案,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失信惩戒机制,使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的企业和个人寸步难行。

  4、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我市有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精神,宣传法律法规,普及食品药品卫生安全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识假辨假的能力,鼓励自主维权。引导和把握舆论导向,在继续揭露和曝光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加大对优质产品、优良品牌、优秀企业正面宣传的力度,增强群众的消费信心。

  (二)集中打击各类商业欺诈,净化市场环境

  要继续按照市商贸委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的《打击商贸领域商业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兰商贸委(2005)221号)和市卫生局等7个部门联合下发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兰卫法监发(2005)180号),重点整治虚假违法广告,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打折、价格欺诈等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此项工作将延续到今年年底,各牵头部门要按照整体部署做好专项检查和协调,组织好联合行动。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1.清理整顿非法广告。由市工商局牵头,重点整治在公共媒体上发布的有关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医疗服务的虚假广告,夸大增产、杀虫等功能的种子、化肥、农药、兽药等农资产品广告,以及故意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宣传商品,误导公众的广告。加强对广告中介行业的管理,强化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媒体的责任,严格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对利用发布虚假广告进行欺诈活动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追究责任。

  2.打击各种欺骗行为。由市工商局牵头,严厉打击各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欺骗群众、非法敛财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对常见的欺骗手段进行分析和揭露。形成防范商业欺诈的预警机制,对参与人数众多、尚未败露的商业骗局,要注意谨慎、妥善处理,防止蔓延扩散。要加大对合同诈骗的打击力度,重点查处以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或者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他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以及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等欺诈行为。把普及合同法律知识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增强企业和个人的风险防范意识,鼓励受骗上当的市场主体主动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严厉惩处以诈骗为业、钻法律漏洞、连续作案的违法犯罪团伙。

  3.整顿规范特许经营市场。由市商贸委牵头,打击借特许经营为幌子骗取加盟费,坑骗投资者的商业诈骗行为。加强对特许经营展会的管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展会进行欺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结合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公布不具备特许经营资质、涉嫌诈骗的企业“黑名单”。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特许经营的有关知识。

  4.整治医疗服务市场。由市卫生局牵头,严厉打击无证行医,查处无《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和相应资质、资格,擅自开展医疗活动的行为,依法严惩医疗服务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医疗机构职业行为,纠正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和出租、外包科室的行为,查处滥开高价处方、乱收医疗费用的行为,严格取缔非法义诊。

  5.打击价格欺诈行为。由市物价局牵头,重点整治商业、服务业和医药行业存在的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构优惠折价,谎称降价诱骗他人购买等价格违法行为和以价外赠券方式销售商品,不如实标示参加赠券销售商品的范围、赠券价值、赠券的计算办法、使用范围和期限、价格附加条件等相关内容等商业促销中的价格欺诈行为。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1.市科技局及知识产权局要认真贯彻落实“2006'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切实起好牵头作用,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围绕我市石油化工、生物制药、建材等支柱产业,切实做好生产、科研、商品流通、技术贸易、作品创作和传播等重要环节以及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大型展会、技术交易市场等重点领域,电子软件、音像制品、图书、食品、药品、服装、化妆品、建材装饰产品等重点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监督和执法工作。

  2.建立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力争用三年时间在我市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今年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筹建准备工作,要以举报投诉中心为平台,建立保护知识产权评估、预警和举报投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信息服务、案件督办、数据统计、状况评价、监控预警五在功能,密切信息沟通,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兰州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年度定期发布制度。

  3.认真组织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以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其他县区有关知识产权的重点市场、商业中心及城乡结合部等地区为重点地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一要规范注册商标许可、使用行为,积极开展商标专用权认定和监管工作,严厉查处商标及其他商业标识侵权案件,重点查办在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商品上发生的商标违法案件;侵犯著名商标、驰名商标、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专用权案件,以及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案件;以及非法印制、购买使用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的案件,切实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二要整顿和规范存在侵权隐患的图书、音像制品、软件交易市场。重点打击盗版教材教辅、盗版软件、非法复制和销售音像制品、经营走私盗版音像制品等不法行为,切实保护著作权。 三要加大对假冒、冒充专利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商品流通领域的专利保护,加大对展会的专利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专利违法行为,着力查办侵犯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权的案件和具有较大影响的案件,切实保护专利权。

  4.深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市保护知识产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要举办培训我市党政领导、司法行政人员、大中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班,并组织好各类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特别是要根据全国及省上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好今年我市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要充分利用 “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平台,大力宣传近年来我市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创造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社会氛围,以提高全体群众的保护意识。

  (四)全面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农资打假工作的牵头职责,市农牧局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各项整治措施。

  1.切实抓好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紧紧围绕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农机和水产苗种等农资产品,做好春耕备耕、三夏、秋播三个关键农事季节的农资监管和打假工作。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突出县乡村级农资市场特别是零售商户的整治,严厉打击在产品标签、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高毒农药的监管和农产品农药残留物检测工作,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对发现的案件线索要进行认真梳理,特别要加强投诉举报案件的核查工作,要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明察暗访等有效方式,查处一批大案要案。

  2.严格“两个准入”,即农资产品的市场准入和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对需要经过审定、审批、登记或许可的农资产品,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或越权审定审批。要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谁发证、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对已经发放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登记证、品种审定证书、推广鉴定证书及营业执照等进行核查,加强对临时证照的清理。各级农业、工商、质检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认真开展对辖地所有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对中小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建立“经营户口”和质量档案,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

  3.市发改委、公安、工商、质检、物价、供销社等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农资打假有关工作。工商部门要继续抓好“红盾护农”行动,质监部门要围绕生产领域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和化肥产品质量区域性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犯罪行为,物价部门要加强农资价格的监督检查工作,供销部门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步伐,配合做好农资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

  (五)继续整治各类批发(集贸)市场

  市工商局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提出实施方案。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认真开展各类批发市场,特别是集贸市场的整顿工作。要对县区175个市场,以“打假、除霸、清照、查税”为目标,进行全面整治,着力解决各类批发(集贸市场)设置不符合规划、交易无序、管理混乱以及欺行霸市、短斤缺两、销售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突出问题。要认真审核市场开办者主体资格,落实市场责任主体,组织开展集中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方便利民的农家店等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有效遏制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村市场。通过整治,在全市集贸市场中推行准入制、清出制、公示惩戒制和检验制度等,使批发(集贸)市场中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税收征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开办者要有效抓好市场经营者准入环节和商品货源进出环节,在批发(集贸)市场内,设立消费者申(投)诉站、公示公告和告知承诺。到年底,力争规范经营的批发(集贸)市场达到80%.

  市商贸委、市公安局、市质量技监局、市税务局、市卫生局、市药品监管局、市文化稽查总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配合做好专项整顿工作。同时,由市商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

  (六)继续整顿再生资源回收市场

  市商贸委牵头提出实施方案,并负责行业规划、行业立法工作。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强环境卫生保护的要求,在去年整顿和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基础上,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整治力度。今年的整治工作要结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年检工作进行,重点对市区主次干道的回收站(点),无照流动摊贩和收购网点,对外承包、、租赁以及转租、转借营业执照的回收企业和回收网点,未经登记不合法、不规范的再生资源市场以及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回收企业(市场)进行清理整顿,要求废旧金属回收站(点)进入专业市场经营,生活类回收站(点)进入社区,在社区建立统一收购厅,实施统一管理。对不认真履行回收企业职责和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企业(市场),严肃处理,坚决取缔,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七)严厉打击破坏社会稳定的传销行为

  市工商局要高度重视打击传销工作,要看到传销对社会稳定的破坏,严格按照《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的要求,规范直销,坚决查处查禁传销。要结合兰州市实际,集中开展一次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的专项行动,坚决取缔"拉人头"、团队计酬、收取入门费和利用互联网等形式的传销活动,严厉查处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非法聚集并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特别是要加大对学校的监管,决不能让传销进入学校,危害青少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公开揭露传销和变相传销的危害性、欺骗性,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觉抵制能力。市公安局要积极予以配合。

  (八)对其他专项整治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兰州市2005—2007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积极探索治本之策,继续开展文化市场、税收市场、建材市场、土地房地产市场、通信市场、交通运输市场、旅游市场等已经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将这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纳入长效监管机制。

  二、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兰州”

  (一)深入推进政府信用建设

  1.全面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加强政府决策信用建设,完善“开门立法”制度,形成政府决策与群众参与的互动机制,提高群众的决策知情度和参与度,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2.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行政管理机制实现五个根本性转变。即行政管理方式从封闭型转变为公开型;行政管理依据从随意性较大的政策为主转变为以规范性较强的法律规章为主;行政管理模式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行政管理领域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行政管理机制从重权利、轻责任,重实体、轻程序转变为权利与责任、实体与程序并重。通过以上转变,促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为打造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利的监督制约;加强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政府服务信用建设,围绕市委“创业实干打硬仗”的要求,做好2006年市政府为民办的12件实事,造福于民。

  (二)加快推进企业信用建设

  1.加强联合征信工作,实现信用信息资源整合。要在全市商贸口先行开展联合征信工作的试点,市商贸委要认真研究制定试点方案,草拟商贸企业信用征信的意见,加快研究开发建设兰州市商贸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开展各相关单位的信用信息数据整合工作。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市物价局、市公安局、市地税局、兰州海关、兰州外汇管理局、各商业银行等单位要做好本系统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和征集办法,提供和交换信用信息,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在年底初步建立商贸企业联合征信数据库。

  2.市经委、市国资委也要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做好企业信用征信工作。市建委、市劳动保障局、市地税局、兰州银监局等部门,根据各自制定的清欠方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措施,解决拖欠工程款,企业欠税及水电气费,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费,以及企业拖欠形成的银行不良贷款等企业信用缺失的突出问题。

  (三)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建设

  1.建设银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人行兰州中心支行要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开展银行个人信用征信系统试点,及时查找遗漏并予以完善。按照“重在应用”的要求与有关部门开展信用数据交换与共享工作。

  2.推进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市劳动保障局要逐步实现主城五区劳动和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信息整合,开展劳动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探索多渠道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平台的方法,研究制定出个人信用信息采集标准和采集制度,开发出应用软件,录入个人信用信息,开通个人信用查询网站,建立覆盖全市城镇职工的资源数据库。

  (四)开展诚信活动

  1.完善信用惩戒机制。在工商、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建委、国土资源、房管、国税、地税、劳动保障等部门建立各类企业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记录,实行失信披露制度,加强信用监管,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结合清收企业各种拖欠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击商贸领域的商业欺诈专项整治以及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整治等工作,公开披露企业失信行为的典型案例,对失信行为进行经济、行政、法律处罚和相关经济限制,对严重失信企业实行市场清除。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在市场监管、授信额度等行政管理、金融服务和社会服务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

  2.开展行业诚信活动。市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诚信纳税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百城万店无假货”商店(场)、 “驰(著)名商标”、“诚信兴商”等评选及宣传活动,大力营造和维护诚实守信的投资发展环境和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进行职业道德和信用知识普及教育,利用电视栏目,宣传诚信典型,针砭诚信缺失的行为。增强市民诚信意识,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

  三、具体措施和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负责制,各系统、各地区都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工作方案,明确整治的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市场,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全力推进。对重点问题要实行专项督查。

  2.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列入今年重点的各项工作,要根据分工和目标要求进行督导,负责推进。各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同,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要条块联动,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合力,取得实效。特别是要把整治违规活动的重点区域定在城郊结合部,这一区域的整治计划主要依靠各区、县具体落实。

  3.加强建制,重在治本。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同时,深入调查研究,着重从体制、机制和法制上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加强法规、规章建设,进一步加大司法保障力度,促进整顿、规范工作顺利进行。市整规办要牵头制定兰州市整规工作部门联合行动制度和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努力实现工作重心从着重治标向综合治理、着力治本转变;规范市场秩序从突击整治向严格监管、建立长效机制转变。

  4.舆论导向,社会监督。要为舆论、社会的有效监督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探索建立市场秩序监管信息员队伍。各有关执法部门要畅通举报渠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或网址,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宣传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违纪案件。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