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做好抗旱工作的意见

京政农发[2006]19号

颁布时间:2006-05-10 08:54:48.000 发文单位: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自去年12月至今,全市平均降水8.1毫米,较常年偏少7成以上,是近35年来最少的一年。尤其是今年4月中旬以来,受大风、扬沙等天气影响,春白地土壤墒情普遍较差。近期市农业、气象、水务等部门对全市旱情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市旱情严峻,特别是山区、半山区更为严重。房山区、密云县等地0—10厘米土壤含水量普遍不足6%.延庆县部分春白地干土层超过了20厘米,井庄镇、永宁镇春白地测墒为4%一8%,达到极度干旱值。平谷区近年发展的2万余亩果园人工种草,90%以上已经干枯或旱死。通过区县调查汇总,当前全市因干旱不能正常播种的面积达100万亩左右,涉及的主要春播作物为春玉米和杂粮,其中:延庆县22万亩,密云县20万亩,怀柔区10万亩,房山区14万亩,昌平区7万亩。据气象部门分析,5月份全市降水仍偏少,加上气温升高,土壤失墒会更快,全市旱情可能进一步加剧。针对这种情况,请各区县和相关部门认真对待旱情,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增强抗旱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郊区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旱情,切实把抓好抗旱工作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统筹安排,制定预案,狠抓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认真研究,加强对抗早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关部门要及时协调组织做好农村抗旱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好农村抗旱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鼓励农民树立信心,积极引导农民多渠道创收,努力发展生产,千方百计增加收入。

  二、突出重点,科学指导,抓好抗旱工作

  抗旱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大局意识。在应对旱情上,本着“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优先确保郊区人畜饮水。水务部门和各区县要密切配合,制定好配水方案。生产用水必须突出节约和效益的原则,有水浇能力的区县,要做好水利设施的维护、保养,以及播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结合适播期的天气预报情况,按照轻重缓急配置好现有水资源。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区,要做好抢墒播种准备,一旦降水墒情适宜,立即抢早播种,深播种浅覆土,力争早出苗。对山区水源极为短缺地区,可采用坐水点种、修条田等办法实施播种,有利于播后出苗。对有多年等雨播种经验,因受墒情影响不能适时播种的地区,要实施积极的等雨播种。对于确实无法完成等雨播种的地区,要实施改种计划,由春播作物改为夏播作物,或由长生育期的作物改为荞麦、谷子等短生育期的杂粮。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减少损失。

  农机部门要开展好农机技术服务,重点做好农机具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播种期间投入机具的完好率达到95%以上。农技部门要大力开展农业先进和适用技术推广,扩大技术推广范围,提高技术增收效果,要特别加强春季测土配方施肥、春季保护性耕作、综合节水技术的推广。要扩大常规有效的抗旱技术如抗旱剂(旱地龙、生根粉)播前拌种、地膜覆盖、中耕除草耕作保墒等的普及范围,使其切实发挥抗旱作用。

  市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抗旱工作,积极挖掘利用现有的手段,抓好播种和农业管理工作,帮助农民减少损失。积极作好旱情的分析,补救措施要遵循自然规律,制定多种播种预案,作好抗旱种子等农资的准备。针对延庆县春播面积大和受旱严重的实际情况,市财政安排部分资金扶助该县进行抗旱工作。同时安排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储备100万斤部分早熟的良种,供农民播种使用。

  三、研究和推行全面综合的农业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要对金市旱情有科学判断。总体看北京缺水,农业靠天。要科学认识北京的这种现状,确实抓好节水工作。农业部门要帮助农民作好成本核算,要把水资源列入农业生产成本,指导区县作好农业发展区划,指导农民种植高效的作物。充分利用好宝贵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农业生产实践中,始终把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和作物水分生产效率作为重点,在水源开发利用技术、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用水管理技术与产业化方面均要加大投入和发展力度。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状况确定农业种植结构和发展规模。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特别要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续建、维修、配套和管理,使其发挥抗旱减灾的作用。

  四、积极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要把当前的抗旱恢复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引导农民作好农业结构调整,保护和实现农民的长远利益。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研究相关的政策,促进和引导郊区农业结构向高效、节能、节水、生态、安全方向发展。平原区县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促进节水设施建设。山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特别是要加大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认识和开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二OO六年五月十日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