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务中,不少会计人反映实际利率法下摊销利息调整不易掌握。本期,我们通过两个小案例,对这一过程进行演示,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例1】201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利率为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经计算实际利率为10%。
(1)201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
贷:银行存款1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250
(2)201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1
贷:投资收益 100
(3)2011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5
贷:投资收益 [(1000+41)×10%]104
(4)2012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贷:投资收益 [(1000+41+45)×10%] 109
(5)2013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1250× 4.72%) 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4
贷:投资收益 [(1000+41+45+50)×10%] 113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例2】2000年1月3日A企业购入B企业2000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12%,债券面值1000元,企业按1050元的价格购入160张。不考虑发行附带成本。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并付息一次。假设A企业按年计算利息一次,A企业计提利息并按实际利率进行利息调整。用插入法计算出实际利率为10.66%。
(1)购买债券的会计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60000
——利息调整 8000
贷:银行存款 168000
(2)2000年末,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溢价并计算利息:
票面利息=160000×12%=19200(元)
实际利息=168000×10.66%=17909(元)
摊销溢价=19200-17909=1291(元)
借:应收利息 19200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1790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291
(3)2001年末,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溢价并计算利息:
票面利息=160000×12%=19200(元)
实际利息=(168000-1291)×10.66%=17771(元)
摊销溢价=19200-17771=1429(元)
借:应收利息 19200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17771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429
(4)2002年末,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溢价并计算利息:
票面利息=160000×12%=19200(元)
实际利息=(168000-1291-1429)×10.66%=17619(元)
摊销溢价=19200-17619=1581(元)
借:应收利息 19200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1761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581
(5)2003年末,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溢价并计算利息:
票面利息=160000×12%=19200(元)
实际利息=(168000-1291-1429-1581)×10.66%=17450(元)
摊销溢价=19200-17450=1750(元)
借:应收利息 19200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174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750
(6)2004年末,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溢价并计算利息:
票面利息=160000×12%=19200(元)
摊销溢价=19200-(8000-1291-1429-1581-1750)=1949(元)
实际利息=19200-1949=17251(元)
借:应收利息 19200
贷: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 17251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94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涉及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应付债券的账面成本与实际支出的差额作为“利息调整”单独核算。
实际摊销时,一律采用实际利率法,而不再采用直线法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