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管理增长——民营企业财务战略的首要任务

来源: 汤谷良 编辑: 2009/11/16 10:35:25  字体:

  当今每个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于“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等成语的哲学涵义和决策价值的理解是不言而喻的,但概念上理解与战略上实践却往往有着巨大的鸿沟。

  他为什么自杀呢?压力来自高速扩张!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家、掌控逾36亿元总资产的山东德州晶华集团董事长苗建中于2005年12月初在家中自缢身亡。晶华集团成立于1998年3月,苗建中控股61%。由于策略得当、经营有方,晶华集团组建后获得了较大成功。2002年,苗建中提出“蓄势、创新、滚动、扩张”的口号,投资近6亿元建成十双、浮法、旋窑三大项目,不久即初战告捷,为集团今后扩张积累了可贵的资金保障。2004年,晶华集团的新项目、新产业持续展开。进入2005年,同样马不停蹄。3月,日产600吨级浮法二线投产;8月,日产41000吨级旋窑二线投产;10月,投资3.96亿元的高档装饰瓶项目全面展开,截至2005年年底该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已投产,三期正开工建设,四期进入筹建阶段。仅仅几年时间,企业从合并之初的5.6亿元资产迅速增长到拥有36亿元固定资产的大型高科技产业集团,7年之间固定资产骤增30亿元,成为山东省德州市民营企业的龙头企业、山东省百家重点企业,并跻身全国建材行业50强。但企业的迅速扩张难免会遇到资金、管理等多方面问题,而苗偏偏又是一个苛求完美的人,这就形成了矛盾,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心里有怨言都是自己默默承受。该公司副总称,就在出事前一天,苗还在与德州市建行的工作人员商量企业贷款的事情。

  某软件商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量子跃进”式战略规划。公司确定的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集团将实现21000亿元的营业额、120亿元的毛利、24亿元的纯利、净资产500亿元、负债率40%,股市市值达到11500亿元。而2001年该集团销售额据称是55亿元,利润6亿元。该董事长对这些数据的解释是:“信息产业不是一种常规产业,只要把握好时间差和空间差,瞄准机会,就可能在短时间内跳跃式地进入一种新的状态。我们要善于捕捉住这种量子的跃迁,使得我们从现在处于很低的能态,达到比较高的能态……走‘量子跃进’式发展道路的托普软件,20年后一定能与美国微软相比。”关注过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人肯定都知道这个奉行“量子跃进”的人叫宋如华,当年还以“全球招聘51000软件人员”成为媒体的谈资。当年的“豪情”与“壮志”在今天看来实属一派狂言,可就是凭这些狂言在四、五年前忽悠了一批地方政府低价给予园区,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超过20亿元的银行贷款,甚至被中国农业银行授予“全国最诚信的客户”之一。也是他以1元钱的价格出让他持有的“托普软件”全部股权,撇下一个百孔千疮的上市公司,全家逃往美国。

  这两个案例的主角,一个死了,一个跑了,虽然都是民营企业的“过去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前仆后继”者还会大有人在。到2007年年底,一批民营公司经营战略上的关键词还是“疾慢如仇”、“速度至上”、“跨越式发展”、“偏执狂的聚会”、“新起点上的5倍速度”等。中国民营企业及其CEO们充满激情、勇于挑战和进取不息的战略心态令人感慨,正是这种富于创新、勇于挑战的亢奋心态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基础性动力与活力,但与此同时,笔者也为这些企业的最终命运是否会重蹈晶华集团苗建中、天津顺驰孙宏斌等的覆辙而担忧。

  从战略理论上分析,企业对规模、增长速度的偏好、甚至偏执无可厚非,因为企业规模必须增长,而且必须持续增长,过低的规模增长或者停滞对企业来讲是十分可怕的事情:①从财务角度分析,一定的经营规模是企业盈亏临界点和获利水平的基础,是企业安全边际的前提;②从投资者偏好分析,无论是公众公司还是私营企业,都不会满足于主要通过削减成本而获取收益,投资者还是希望公司从收入增长中获取盈利的增加;③从资本市场上来看,过低的增长率必然制约公司价值创造的潜力,也会导致公司成为视觉敏锐的收购者的目标猎物;④从公司文化的角度,如果企业不是正在增长,就不能留住和吸引你需要的人才,他们会去寻找那些拥有更广阔视野的公司。但是,在实务中CEO们很容易因恐惧增长太慢而走向规模增长过速的另一个极端。规模超常增长往往引发过度经营、资源紧张、融资结构和资本结构异化、管控失灵等一系列不良后果。除非管理层意识到这一结果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控制,否则非理性的加速扩张会以企业资金断链、支付能力不足等形式体现出来,使企业陷入增长困境,严重时会走向破坏性增长,甚至增长性破产。

  关于企业增长能力的问题,在财务理论上有比较成熟的模型或者研究成果。比如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公式是一个普遍认可的理论模型:g=PRAT(其中:g为可持续增长率,P为销售净利率,R为留存收益率,A为资产周转率,T为资产权益比率,又称权益乘数)。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可持续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公式中四项财务比率的大小。其实质在于企业在不发行新股并保持原有资本结构的前提下,仅靠内部留存收益所能达到的最大的增长率,如果再要放大公司的增长速度,必须增加股权资本投入;如果在留存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既不增加股权资本投资,又要加快规模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企业的实际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势必放大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些财务理论强调稳健使用企业财务资源,并充分体现了盈利支持增长而不是增长支持了盈利的基本理念。

  应该说企业超常增长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但其后果也绝不能忽视。无数实践表明,企业的超常增长或跳跃式发展通常不是走向成功而是走向毁灭。速度中掩盖的矛盾数不胜数,最主要是忽视了财务资源是有限的。企业的快速增长时期,必须以大量获利为前提。从经营策略上看,追求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往往是以牺牲短期利润为代价的,如价格战等手段会使得单位产品盈利能力降低。过度激励销售增长将使得公司可能陷入过度信用而不考虑盈利的现金质量,营运资本支出大幅攀升从而加大财务风险。同时大规模的投资增长会使公司的财务资源变得更为紧张,而出于惯性和抹平混乱的需要公司还是要在高增长的水平上前行。

  所以,本文标题“管理增长”旨在民营企业要控制“超速前行”或“跳跃式发展”的战略思维和实践。这类战略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有两个:一是民营企业家或CEO的心理状态;二是民营企业的商业经营环境。

  首先从民营企业家等战略决策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有结论说中国的CEO专注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和日益倍增之销售目标;而国外的CEO在中国主要积极寻求高附加值相关的增长。民营企业家们对超速发展的普遍偏好,实际上是“过度自信”、“泡沫”、“有限理性”和“羊群效应”等心理上的行为反映。CEO的性格与投资决策有相关关系:CEO通常都过于自负,迷信自己的领导能力,高估自己为公司创造价值之能力,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于何时投资、以何种方式投资以及投资多少等往往会犯系统性错误,总是认为自己投资之项目意义非凡。

  还有学者直言,规模超速增长的诱惑令CEO们无法抗拒:①打造商业帝国的梦想;②迅速反应并调整步伐适应市场扩张的节奏给人带来的成就感;③速度掩盖公司内部的矛盾混乱所创造出的一片虚假繁荣。对中国CEO们的上述描述当然不仅限于民营企业家,但对民营企业家更具针对性。

  其次,关于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始终存在一个独特的中国式商业环境,尤其是宏观政策、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间错综复杂、多变的关系:①中央关于发展民营企业的宏观政策大体走势是明朗的,而且越来越开放。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者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新格局”。不过在过去30年中,针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政策始终是起伏跌宕的,虽已入世6年了,但包括税收等经济政策“最有利于外企,最不利于民企”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太大改变。②中国经济每隔数年必有一次重大的宏观调控,每次调整中“受伤最严重”的多是民营企业。一旦民营企业冒进上游重工行业或垄断行业,其政策风险往往大于任何经营风险,并成为财务风险的渊源。③很多时候大民营企业的“先做大再做强”战略是出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强力推动。还以山东晶华集团为例:按苗建中原来的设想,晶华集团只应在自己拥有技术优势的水泥、玻璃等主业领域内进行扩张,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晶华集团最终收购了与自己主业并无太多关联的凯元热电厂。由德州市发改委主持投资的凯元热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主要目标是为德州经济开发区供电供热。然而第一批设备投产后,由于煤价上涨等因素,电厂亏损严重,政府无力承担这个大包袱,便于2005年5月将凯元热电厂零转让给了晶华集团。虽然是“零转让”,但要让整个电厂按原规划建成,晶华集团还需投入约20亿元,并且该电厂的市场前景并不明朗,有可能继续亏损。另外,虽然晶华集团是百分之百的民企,但还是要背负一定的发展任务,政府对每年利税都有明确要求。实际上,地方政府出于GDP快速增长目的,会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已经处于高位增长的大中型民营企业的增长速度再度推波助澜。一批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短期内爆炸性成长的基本路径是:民企总是希望充分利用当地政府“寻租”,而当地政府也想利用民企谋求发展政绩,于是政府不惜提供大片土地扶持或其他政策优惠给企业,企业会对取得使用权证的土地立即进行评估,银行按照资产评估价或者适当折扣后给予民营企业贷款支持,企业规模因此迅速膨胀。

  面对特殊的中国商业环境,民营企业“财富神话”与“崩盘悲剧”只有一线之隔。中国民营企业的战略规划“西方管理学抑或欧美大牌教授”不能讲授,但今天笔者还是要鼓足勇气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们讲授几点:①民营企业务必不能把中国境内的外企、大型国企当作公司发展的标杆,而且最好不要与大型国企、外商资本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市场、资本市场上正面发生“短兵相接”。②如何游刃于变化多端、错综复杂的政企博弈之中,始终在挑战民营企业对环境的分析与应对的能力。民营企业应该把握的基本方针是“有理、有利、有节”,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给予的种种优惠和特殊关爱,经营者们多作些扪心自问:作为高度理性的人(或政府),其具体动机何在?企业能承载这么多、如此大的“优待”吗?如果情况突变,又该如何应对呢?③谨慎利用财务杠杆。对于依靠低价取得土地再通过评估增值价格获取金融贷款解决超速增长的资金瓶颈,这是财务理论上的衍生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隐含双重风险:一种被衍生的土地权证的估值风险;另一种是衍生负债的金融风险。重复一句财务理论上的金科玉律:只有股权性的权益资本才是满足可持续增长的最安全的资金来源。

  最后,分别从心理学和企业经营环境两个方面总结结束本文,对于规模增长速度的战略规划,从行为心理上,期盼民营企业家们记住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格言:存天理,灭人欲。从当今社会商业环境分析,则必须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责任编辑:zoe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