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1.长期资产处置的非公允化。
年末利用以非公允价值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等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突击操纵“报表利润”,已成为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脱贫致富”的首选手段。如中宝股份2003年前三个季度亏损1960万元,11月底转让其孙子公司上海众孚实业公司控股的杭州奥兰多置业公司90%的股权,获转让收益5648.61万元,一举扭亏为盈。令人费解的是,2002年8月才成立的奥兰多置业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1000万元,2003年4月上海众孚实业公司竟出资1.58亿元购入其90%的股权,溢价之高令人难以置信,半年后竟然能以2.1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他人,而此时奥兰多置业公司的总资产只有7144万元,净资产仅946万元,且处于亏损状态。
2.非货币性交易的货币化。
上市公司为避开规范,将实质性的非货币性交易作货币化处理:或是先以较低价值的资产与关联方较高价值的资产置换,换入资产以换出资产的较低账面价值入账,然后再以市价对外售出换入资产;或是想方设法将“补价”占整个交易额的比例提高到25%以上,堂而皇之地将非货币性交易转化为货币性交易。如ST中侨2002年以两个账面价值为0元的长期股权投资置换3752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及3200万元的现金,会计处理上却人为地将其分割为三笔交易:将其中一个账面价值为0元的长期股权投资与63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及3200万元的现金置换,人为地将其变为货币性交易,差额95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将另一个账面价值为0元的长期股权投资与1627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置换,以0元作为其入账价值,为以后利润操纵埋下伏笔;剩余14950万元土地使用权作为捐赠,计入资本公积。
3.关联方交易的非关联化。
按财政部有关规定,对于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的收益应作为资本公积入账,而不计入当期损益。有些上市公司为避开这种规范,将实质性的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处理:或在关联方交易前,关联方通过出让相关股权或中止受让相关股权在名义上解除其关联方关系;或通过“先输血,后重组”的方式,大股东在正式入主上市公司前,先以非公允价值与上市公司进行潜在的关联方交易;或采用“体外循环法”,通过多重参股等间接控制的形式形成“过桥”公司,将一笔关联方交易变成两笔或两笔以上的非关联方交易等。
4.减值准备的调节化。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未来有关风险所做出的会计估计。而一些上市公司预计资产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有的甚至将其视为操控盈亏的“潜水池”。
5.会计差错更正的追溯化。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规定,若发现前期会计报表存在重大会计差错,应采用追溯调整法予以更正,即调整会计报表期初留存收益和有关项目,而非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追溯调整法不影响当期损益的特点在当前已被一些上市公司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6.财政补贴的边缘化。
一些ST公司在紧要关头靠地方政府用财政补贴出手相救是上市公司“保牌”大战的边缘化表现。如2004年年初,多家ST公司发布财政补贴已于2003年年底前到位的公告,显然地方政府的直接“救济”已成为这类公司的“救命稻草”。
上一篇:独立财务顾问报告制度问题探析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