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首先,起点不同,差异巨大。以上市公司或者集团公司为例,很多企业产业链很长,大多数企业都涉及境外的经营活动。因此,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这类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时间也比较长,最早的甚至从2000年就开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而建材、交通运输企业等传统行业则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启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较早一批建设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大多都是从内部控制入手。这些企业往往首先在上市公司做模板,有了效果之后再从集团公司进行试点,然后积累经验逐步推动到其他的分公司。因此,到目前为止,中海油、五矿、中国移动、宝钢等最早的一批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从组织机构到信息渠道再到日常的管理维护,都比较成型。这也是上述企业在金融危机之后表现良好的原因之一。
然而,还有更多的企业虽尝试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但苦于无法找到更好的切入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清晰的管理对象。因为风险管理是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企业对自身面临的风险都不清楚,风险管理怎么能够有管理对象?
第二,建体系容易,持续运营难。据了解,在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初期,往往都是借助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的外部力量,一旦外部机构撤出企业之后,企业管理层评估验收的效果是逐步下降的,慢慢的都剩下形式了。究其原因,是企业负责风险管理的核心骨干并没有很好地传承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工具,并进行持续维护,更谈不上创新与改进。
第三,风险评估专业人才极度匮乏造成的瓶颈。但凡风险管理做得好的企业无一不是人才先行。以最早一批从内部控制做起的企业为例,经过多年的积累,培养了大批的风险管理人才。但是,持续追踪这些企业就会发现,多年之后这些企业依然会遭遇“无法实现更为精细化管理”的瓶颈。一方面,大量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的,要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的数据来源,本身的准确性值得商榷;另一方面,企业没有培养出更多的第一线的风险管理、评估的专业人才,因此,即使坐拥一套完善的运营机制,各层级的风险管理人员仍难以出色地完成评估任务。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