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如何构建企业的成本意识

来源: 许丽 谢武 编辑: 2011/05/16 11:05:16  字体:

  1、在员工的培训教育中强化成本观念

  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费用控制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充分认识到成本与收益的密切关系;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同时向员工宣传组织的成本理念,使每个员工都能理解组织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是相互联系的,形成“视公司为家”的态度。

  2、抓好成本管理主体的带头作用

  虽然全体员工都有参与成本控制的义务,但是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是对公司成本的形成和发生负有责任的影响者和参与者。因此,公司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将与成本的发生密切相关的诸如决策阶层、部门负责人等视为成本控制的主体,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成本降低的重要作用,从而带头树立起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4]而这种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同时,管理主体要加强与下属的沟通,在与下属的谈话中及时发现企业的问题,解决问题,免遭不明的损失,降低企业的成本。

  3、 树立现代成本意识

  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不受“成本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然而这种降低必须建立在维护企业效益的基础上,因此必须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扩展成本控制的范畴,以管理部门牵头,扩展到设计、生产、供应等部门,要求每个部门、每位员工都树立良好的成本意识,形成贯穿整个企业的“组织化成本意识”;同时提高成本控制的定位,将成本控制的理念向决策领域渗透,从选择项目的种类、规模时就注入成本观念,确立具有长期发展性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4、建立企业的节约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企业作为社会资源的主要使用者,更应当成为节约的主体。

  荀子曾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温家宝总理在关于“节约中国”的重要讲话中也提出,要在全社会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注重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由此可见,节约对于个人、组织的重要性。而“节约型”的企业文化,可以转化成具有持久优势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不断带动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形成节约的价值观

  企业节约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拥有共同的节约观点和勤俭办企业的责任意识。这与当代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也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当节约成为整个企业的价值观,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信念和行为准则,才能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服务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然而任何观念的形成都是一个长期酝酿的过程,特别是由诸多人员组成的企业,职工间的相互影响力巨大,因此,在形成节约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注意:节约价值观的确立要以企业目标为基石,结合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发挥其对员工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价值观的确立要以企业运营为内容,做到贴近生产、贴近经营、贴近管理。

  (2)加强节约制度建设

  对于少数员工而言,靠个人的自律效果不佳,只有以节约价值观为核心构建节约的制度,通过行政约束机制、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来保障节约文化的建设。因此,在建设节约制度时,要立足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检查监督体系建设三个基本点,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起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共同参与的企业节约文化建设运行机制,对企业各层次员工严格要求,落实责任。

  (3)创新技术,节约成本

  面对金融风暴,宁波万华聚氨酯公司MDI装置技术创新,每年可为公司节省成本300万元。赣州供电公司通信自动化分公司编程设计的GMS短信传输方式的远动信号中断报警装置,为该分公司节约生产成本费用59000余元。由此可见,不断更新技术、淘汰落后工艺是企业实现节约、保持长久效益的关键。丰田公司虽然在办公用品上极度节约,但是每年的科技投入费用大得惊人;微软公司每年都会投资一半的利润到研发中。

  企业要树立技术创新理念,不断引进技术人才、先进技术设备,实现产品的升级改造;同时注重营销模式的创新,合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雨非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