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临近,有专家指出,市场上越来越奢华的月饼包装在呈现创意和精致的同时,也在加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社会隐患。
其实,自2005年以来国家为让月饼“轻装上阵”,早已煞费苦心,几乎每年都有相关文件出台,如《关于规范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及搭售等行为的公告》、《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商务部关于在商务领域开展适度包装、节约资源专项工作的通知》、《月饼销售包装计量检验规则(试行)》及国家强制性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等。
一种商品的包装问题,竟然每年都要出台公共政策且难以见效,多少让人感到不爽。要让月饼乖乖地脱下奢华外衣“轻装上阵”,不妨寻找新的思路。比如,借鉴一下他国的经验——德国的《商品包装法》明确规定商品包装不能超过其价值的10%,否则将面临重罚,甚至坐牢。再比如,向过度包装的月饼征税。现实中,我国大都以费的形式来治理过度包装,如“废品回收费”以及一些类型的罚款。但这种收费和罚款的模式具有很大变通性和弹性。只有将这种治理上升到包装税层面,才会具备强制性和固定性。
在世界范围,对过度包装利用税收手段调节已成流行趋势。比如在美国,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全部使用可再循环的包装材料,则可以免税;若产品包装全部使用不可再利用或再循环的材料,则征收较高的税费。丹麦则对过度包装的商品征收包装价格3倍的税,据报道,自1994年开征包装税以后,该国仅纸张和塑料袋的消费就下降了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