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本年度“营改增”试点渐入高潮。根据各地财税系统公布测算数据,11省市“营改增”试点或能减税近800亿元,前景乐观。不过,部分小企业经营者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反映,由于无法抵扣,他们的税负可能会因“营改增”上升。
专家向记者表示,短期内政府或应照顾小企业现状分档划定税率,确定减负额度;从长期看,小企业需主动适应税改,进入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才能在“营改增”中受惠。
小企业困惑“营改增”
据有关机构估计,今年上海全年“营改增”减负额度将超200亿元。此后,各地财税系统做了相关测算,综合各地数据显示,参与“营改增”试点除上海外的10省市,今年总计有望为企业减负达565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代欣对本报记者表示,已经近乎完成转型升级的上海不具有全国代表性,不能因此对“营改增”在其他地区的试点过于乐观。
“我们这儿‘营改增’从12月正式开始。改后税负多少不好说,以后如果增值税按定额征收的话,那可能比之前营业税少两个点,如果是抵扣征收的方式,估计总体税负不会降低。”宁波创新企划制作有限公司姜洁琼经理对本报记者说。
何代欣认为,虽然税改从整体角度考虑会完善税收链条,助力经济,给企业减负,但不排除局部税负增加的现象,中小企业由于票据不全无法抵扣等原因,部分企业恐会负担增加。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工告诉本报记者,政府对负担增加的企业会有财政补贴;而定额征收容易给私下操作创造空间,酿成权力寻租与贿赂,这与税收趋向规范的改革方向不符。
“小规模企业纳税额度很低,而成为一般纳税人要交17%的增值税,但我们这种小企业没有足够进项票,无法对高税负进行抵扣,负担太大。政府能不能对一定规模以下——如200万营业额以下的——企业采取较低的增值税率?否则不敢持续投入,怕冒风险。”一位不愿透露企业信息的某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经理古先生告诉本报记者。
“目前的税率确实略高,也缺乏减负多大比例的总规划;有了总盘子,才能确定减负的具体目标和怎样的税率合适。‘营改增’应有具体的近、中、远期规划,对规模以下的小企业可以分档采用更低税率,实现与营业税过渡的衔接。这既没有技术上的难题,也不给地方财政添压力。”何代欣说。
企业需学会积极调整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底,由于抵扣不充分等原因,上海试点有10.1%的试点纳税人税负有所增加,但该比例呈逐月下降趋势(6月份为10.4%,7月份为10.3%)。
纳入“营改增”试点的某企业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营改增”做账要求比以前复杂,每张付出款的凭证都需要对方的合同、资格认证书及开票资料,给财务人员做账增加了难度。另有纳入试点的企业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营改增”试点后要更换财务设备,例如购买税控机加上打印机,最便宜的是6150元;扫描仪定价900元至15000元,但900元的扫描仪每次只能扫描一张发票;这些专业设备的维护费,每年要1050元,初算也至少需要投入万元。
陈工认为,改革的目标是走向税制规范,但不可能一步到位,要边试边完善;基本的前期投入是必须的,谁先做好规范化谁就将在税改中占得先机,更好地享受长效化的福利。
即将正式推行“营改增”试点的浙江省,其省国税局局长周广仁日前介绍,从11月1日起,国税部门开始对试点纳税人开展税种和发票核定,并开始发售发票,试点纳税人可提前与主管国税机关联系,做好财务核算、资格认定、发票购领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小企业不能总幻想对自己施行特殊对待来维持生存,定额征收不利于税收合理管理与有效评估,作为激励,政府会采取返还部分税款策略,但前提是企业要主动调整适应,何代欣表示,“税改催促大家建立规范的票据账目与会计核算制度,这利于企业经营者控制成本、掌握核算信息,以及更有效地享受减税政策。中国采用更规范的累进税制是趋势,积极适应、规范运营是立足企业长久经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