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意见

颁布时间:2011-02-16 16:12:54.000 发文单位:甘肃省财政厅

  “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粮食生产连创新高,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农村民生显著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初步走出了具有甘肃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必须看到,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农村贫困比重大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实现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以上的高增幅,面临的困难很多,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细化实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突出强调“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2011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要求,突出稳粮、增收、强基础、惠民生,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六大行动”,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预期目标:农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粮食总产超过20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减少贫困人口40万人。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生产能力

  1.努力实现粮食总产再上新台阶。围绕实现旱作农业区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突出发展玉米和马铃薯;稳定油料种植面积,优化油料生产布局和品种;稳定发展小麦、大麦和小杂粮生产,加快形成与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粮食生产结构。继续实施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1000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工程,优化布局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努力实现粮食增产10亿斤,总产超过200亿斤。对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县(场)给予表彰奖励。

  2.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和耕地质量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以坡改梯和土肥水为重点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做好8个县坡改梯农业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新修梯田150万亩,提升150万亩土地土壤有机质。大力支持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整乡或整县(场)推进。进一步加大良种良法集成应用推广力度,在重点地区、关键农时推广抗灾增产实用技术,着力提高良种化、标准化率。实施植物保护工程,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化肥等农资生产,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稳定价格、保证供应。

  3.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集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抓紧制定和完善大宗农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积极推广节本增效等新技术新机具,推进各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在全省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任务,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4.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优化农机具购置补贴品种结构,支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和区域适用性强的农业机械。继续发展跨区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保障重要农时农机作业用油供应,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和技术培训。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机具利用率。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注重农机新产品研发,为设施农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提供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

  二、不断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5.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1000万亩优质林果工程建设,落实扶持政策和规划,加快发展苹果、花椒、核桃、葡萄、红枣等经济林果。重视发展林下经济。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机遇,深入推进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大面积推广高原夏菜,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制定扶持政策,加快葡萄酒产业发展。加大种子工程实施力度,推动制种企业并购重组,扶持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制种产业。落实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加工转化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做优地方性特色产品,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促进小杂粮、食用菌、百合、花卉、油橄榄、茶叶、枸杞、木耳、黄花菜、白瓜子等地方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乡村旅游。

  6.加快发展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养殖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畜牧业生产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扶持农户家庭养殖。加快牛羊产业大县建设,扩大基础母畜,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草食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稳步发展生猪、家禽生产。发展饲料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抓好青贮氨化,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秸杆转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扩大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人工种草面积。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把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7.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多渠道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扶优扶强骨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较大幅度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省级继续重点抓好草食畜、马铃薯、果品、中药材等产业21户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各市(州)要确定一批重点扶持的骨干龙头企业。注重引进一批有品牌、有实力、市场占有率高的精深加工企业,参与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提升产业化水平和层次。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联结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支持张掖、武威、定西等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

  8.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强化农产品产销衔接,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推进农超对接,探索学校、大企业、社区肉菜连锁经营直销等运营机制,努力在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骨干批发市场改造升级。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防止价格大起大落。择优扶持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兴办的加工、营销等实体,纳入享受优惠政策范围,着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的能力。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积极拓展外销渠道,提高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9.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劳务市场需求,继续抓好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培养一批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把就地就近转移和外出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农民就业的领域和层次。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服务和权益保护,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劳务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柱作用。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的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对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及时解决进城落户和相应待遇,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注重制度建设,切实解决好社会保障、子女上学、住房租购、公共卫生、文化生活等实际问题。

  三、以水利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10.加快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继续实施100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工程,完善规划,新增高效节水面积350万亩。抓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开展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加大田间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加快节水型高效农业发展。积极争取立项建设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高效节水示范区。

  11.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历史机遇,用足用好支持政策,继续抓好跨区域、跨流域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引洮供水一期及配套、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工程建设进度,抓紧做好引洮二期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引大入秦工程供水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引洮济合、引洮入潭、靖远双永、会宁北部等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因地制宜兴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12.加快中小河流域治理。全面实施列入国家规划的渭河、泾河、洮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继续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做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淤地坝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0平方公里。

  1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成国家年度计划任务。继续抓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功能区、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期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和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与生态恢复规划项目,启动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抓好张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发展循环农业。抓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14.深化水利改革。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构建完善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

  四、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15.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两州两市”和革命老区为重点,以贫困程度深、集中连片区域为优先地带,以促进特困群众快速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对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的重点县,按照整体规划、集中投入、综合开发、合力推进的原则,制定实施开发攻坚工程规划,整合资金、项目,统筹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建设。实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确保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实现40万人脱贫目标。

  16.加强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基本模式,在具备产业开发条件的地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主导增收产业,形成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充分发挥科技扶贫作用,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在动力。

  17.加大智力扶贫力度。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贫困人口,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生态移民。对生存发展条件极差的贫困地区,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扶贫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定不移地走教育移民的路子。坚持以农村“两后生”培训为重点,深入开展各类农业适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逐步实现劳务移民。继续实施以工代赈和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8.加强社会帮扶工作。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扶贫部门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国家对口部委和对口省市帮扶援建项目的衔接,推进东西扶贫协作。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进一步组织动员军队、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扶贫工作,形成扶贫开发的合力。重视扶贫开发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

  五、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

  19.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150万人口的安全饮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抓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采取多种方式尽快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启动“十二五”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加快县通二级公路建设步伐,加快乡镇、建制村油(水泥)路建设,加强村庄道路和田间道路建设,实施国有农场、林区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鼓励和支持客运交通一体化,改善农民群众出行条件。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改造。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工程管护责任和措施,解决管护费用,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0.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政策,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的国家资助向农村倾斜。抓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保险水平和最高支付限额,继续招聘医学类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建立健全农村老党员、困难党员的关爱关怀制度。

  32.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全面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广泛开展村干部勤廉双述、村民质询和民主评议活动。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集中力量解决好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

  33.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做好农村信访、调解和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切实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农村创建活动,重视农村警务建设和消防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应急反应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

  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对推动我省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全省“三农”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粮食生产连创新高,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农村民生显著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初步走出了具有甘肃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必须看到,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农村贫困比重大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实现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以上的高增幅,面临的困难很多,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细化实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突出强调“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2011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要求,突出稳粮、增收、强基础、惠民生,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六大行动”,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预期目标:农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粮食总产超过20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减少贫困人口40万人。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生产能力

  1.努力实现粮食总产再上新台阶。围绕实现旱作农业区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突出发展玉米和马铃薯;稳定油料种植面积,优化油料生产布局和品种;稳定发展小麦、大麦和小杂粮生产,加快形成与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粮食生产结构。继续实施10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1000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工程,优化布局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努力实现粮食增产10亿斤,总产超过200亿斤。对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县(场)给予表彰奖励。

  2.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和耕地质量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以坡改梯和土肥水为重点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做好8个县坡改梯农业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新修梯田150万亩,提升150万亩土地土壤有机质。大力支持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整乡或整县(场)推进。进一步加大良种良法集成应用推广力度,在重点地区、关键农时推广抗灾增产实用技术,着力提高良种化、标准化率。实施植物保护工程,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化肥等农资生产,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稳定价格、保证供应。

  3.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集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抓紧制定和完善大宗农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积极推广节本增效等新技术新机具,推进各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在全省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任务,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4.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优化农机具购置补贴品种结构,支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和区域适用性强的农业机械。继续发展跨区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保障重要农时农机作业用油供应,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和技术培训。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和农机具利用率。支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注重农机新产品研发,为设施农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提供先进适用的机械装备。

  二、不断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5.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1000万亩优质林果工程建设,落实扶持政策和规划,加快发展苹果、花椒、核桃、葡萄、红枣等经济林果。重视发展林下经济。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机遇,深入推进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大面积推广高原夏菜,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制定扶持政策,加快葡萄酒产业发展。加大种子工程实施力度,推动制种企业并购重组,扶持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制种产业。落实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加工转化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做优地方性特色产品,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促进小杂粮、食用菌、百合、花卉、油橄榄、茶叶、枸杞、木耳、黄花菜、白瓜子等地方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乡村旅游。

  6.加快发展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养殖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畜牧业生产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扶持农户家庭养殖。加快牛羊产业大县建设,扩大基础母畜,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草食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稳步发展生猪、家禽生产。发展饲料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抓好青贮氨化,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秸杆转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扩大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人工种草面积。加强饲料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把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7.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多渠道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扶优扶强骨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较大幅度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省级继续重点抓好草食畜、马铃薯、果品、中药材等产业21户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各市(州)要确定一批重点扶持的骨干龙头企业。注重引进一批有品牌、有实力、市场占有率高的精深加工企业,参与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提升产业化水平和层次。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联结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支持张掖、武威、定西等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

  8.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强化农产品产销衔接,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推进农超对接,探索学校、大企业、社区肉菜连锁经营直销等运营机制,努力在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骨干批发市场改造升级。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防止价格大起大落。择优扶持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兴办的加工、营销等实体,纳入享受优惠政策范围,着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的能力。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积极拓展外销渠道,提高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9.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劳务市场需求,继续抓好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培养一批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把就地就近转移和外出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农民就业的领域和层次。加大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服务和权益保护,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劳务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支柱作用。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的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对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及时解决进城落户和相应待遇,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注重制度建设,切实解决好社会保障、子女上学、住房租购、公共卫生、文化生活等实际问题。

  三、以水利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10.加快推广高效节水技术。继续实施100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工程,完善规划,新增高效节水面积350万亩。抓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开展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加大田间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加快节水型高效农业发展。积极争取立项建设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高效节水示范区。

  11.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建设的历史机遇,用足用好支持政策,继续抓好跨区域、跨流域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引洮供水一期及配套、盐环定扬黄续建甘肃专用工程建设进度,抓紧做好引洮二期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引大入秦工程供水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引洮济合、引洮入潭、靖远双永、会宁北部等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因地制宜兴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12.加快中小河流域治理。全面实施列入国家规划的渭河、泾河、洮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继续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做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淤地坝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0平方公里。

  1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成国家年度计划任务。继续抓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功能区、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期等工程。争取开工建设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和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与生态恢复规划项目,启动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抓好张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发展循环农业。抓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

  14.深化水利改革。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构建完善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

  四、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15.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两州两市”和革命老区为重点,以贫困程度深、集中连片区域为优先地带,以促进特困群众快速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对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的重点县,按照整体规划、集中投入、综合开发、合力推进的原则,制定实施开发攻坚工程规划,整合资金、项目,统筹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建设。实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确保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实现40万人脱贫目标。

  16.加强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基本模式,在具备产业开发条件的地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主导增收产业,形成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充分发挥科技扶贫作用,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在动力。

  17.加大智力扶贫力度。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贫困人口,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生态移民。对生存发展条件极差的贫困地区,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扶贫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定不移地走教育移民的路子。坚持以农村“两后生”培训为重点,深入开展各类农业适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逐步实现劳务移民。继续实施以工代赈和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8.加强社会帮扶工作。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扶贫部门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国家对口部委和对口省市帮扶援建项目的衔接,推进东西扶贫协作。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进一步组织动员军队、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扶贫工作,形成扶贫开发的合力。重视扶贫开发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

  五、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

  19.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继续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150万人口的安全饮水,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抓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采取多种方式尽快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启动“十二五”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加快县通二级公路建设步伐,加快乡镇、建制村油(水泥)路建设,加强村庄道路和田间道路建设,实施国有农场、林区公路“通达工程”、“通畅工程”。鼓励和支持客运交通一体化,改善农民群众出行条件。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改造。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工程管护责任和措施,解决管护费用,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0.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政策,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的国家资助向农村倾斜。抓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保险水平和最高支付限额,继续招聘医学类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建立健全农村老党员、困难党员的关爱关怀制度。

  32.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全面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广泛开展村干部勤廉双述、村民质询和民主评议活动。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集中力量解决好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

  33.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做好农村信访、调解和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切实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农村创建活动,重视农村警务建设和消防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应急反应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

  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对推动我省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切实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全省“三农”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梓墨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