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悖论
摘要:2008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出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即产生顺周期性,对资本市场助涨助跌的作用,违背了会计计量的谨慎性、稳健性原则。本文在此背景下从资产价值与价格关系的视角,分析现行公允价值理论的悖论:公允价值理论反映交换价值,但实践中既反映资产市场价格又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存在逻辑上矛盾。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必须明确计量资产价值还是价格,二者必选其一。反映资产的价格必然采用单一的现行市价计量,反映资产的价值应该采用现值计量,因此相应地排斥其他计量方法的替代。
关键词:价格与价值,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 悖论
公允价值,英文为Fair Valve亦称Market Valve或Market to Market,公允价值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以市场价格或者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曾经被人们寄予厚望,被预言是21世纪最好、最合理的计量方法,却在此次危机中,扮演了“经济杀手”的角色,为这场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被西方金融界人士所指责、抱怨,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使金融资产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进一步加深了金融危机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在期盼经济复苏的同时,希望能找到一种合理、科学的会计计量模式,来消除公允价值计量对经济产生的负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允价值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予以充实、完善。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特征及假设条件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新准则强调的是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金额能取得并可靠计量,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最大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市场的确认。
从广义上说,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平、公允的价格。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均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从狭义上讲, 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一个计量属性,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市场的价格,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进行近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以反映其静态价值。
1、公允价值的假设条件
(1)为公平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平交易是公允价值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交易双方应该彼此平等、自由的进行交易。
(2)为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这一假定实际上是对公平交易进行补充定义及说明。如果交易一方或双方在财务困难或面临重大经营规模调整、缩减时候,交易形成的价格往往是不是公允的,不是正常交易形成的价格。
(3)为交易双方应是熟悉情况的,这一假定仍然是对公平交易的补充。如果交易一方或双方不熟悉交易对象的情况,其形成的交易金额很难说是公允的。
2、公允价值的特性
在确定公允价值时,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三个前提假定。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由自愿交易的双方所达成的价格,而不是交易一方主观预期希望达成的价格。因此,公允价值是一个客观的现时价值,而不是主观的价值。
对于资产来说,公允价值是其进行交换时形成的交换价值金额,具体来说,是其交换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现值体现了现时价值而不是未来价值。资产用公允价值计量在较大程度上比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符合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资产定义中,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项重要特征,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特性进行计量,能充分地反映出资产这一特征。
对于负债来说,公允价值是其进行清偿形成的金额。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符合负债定义的条件。负债是指企业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以其公允价值属性计量,能够更好符合对债务计量的特征。
对于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还反映了金融工具的信用质量。也就是承担义务一方的企业或主体的信用品质(信用等级程度)。如债务人的信用品质较差,在违约概率较大时,作为债权人一方,可能以较大的折现率来对此债权进行折现清偿。
3.公允价值确认
公允价值的取得按以下方法认定。(一)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以该价格为标准确认的价值即为公允价值。如果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存在着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在市场综合因素的影响和行业规范的制约下,其交易价格的形成基本符合“公平、熟悉、自愿”的前提,因此具备“公允”的要求,可以作为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这种公允价值的获取途径是比较便利和直接的,并且易于交易方接受并获得关注者认可,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确认的理想状态。(二)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在多方询价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或由评估机构评估,作为确认公允价值的基准如果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不存在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可以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搭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并选用适当的参数,参照各方询价因素,结合现金流量折现、期权定价等方法确认公允价值。(三)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交易标的也不适宜进行评估,并且进行多方询价存在困难的,可以参考同类交易的市场价格,作为确认公允价值的基准在这种方式下,同类交易标的价格无法由市场直接获得,因此只能用类比的方式,采集同类交易价格,作为估值的依据。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悖论
从理论讲,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格或者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那么根据资产的价值属性决定计量模式的原理,公允价值则包含二种价值属性,即交换价值属性和在用价值属性,由于这两种价值属性有本质区别,交换价值属性反映是商品(资产)市场价格,即物与物之间交换的比例关系,表现形式为价格;在用价值是资产的内在价值,是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体现。由于资产价值本质是未来经济利益,因此现值运用就是将资产在未来不同时期可能形成的未来利益折现,从而形成资产现值。一般情况下,资产价值通过市场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市场价格不能完全等同资产的价值,在一个理想的市场环境情况下,市场价格有可能接近或者等于资产(商品)真实价值,但现实市场并不是理性市场,因此价格与价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且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甚至有时会出现巨幅背离情况。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金融资产(商品)市场价格严重背离其真实价值。因此,现行公允价值理论要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计量资产价格还是估算资产价值,并采用何种方法计量资产(商品)价值或者价格。根据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应该反映资产交换价值,并按照以下方法确认:首先强调的市场价格,因此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在没有市场价格情况下,采用现值计量资产(商品)价值也是公允价值,而现值反映是价值属性是在用价值,也就是说,在用价值也是公允价值;无法采用现值计量资产,可以用其他方法替代确定公允价值。这样公允价值类型包括各种价值属性,计量方法也是多种方法,体现价值属性是一种混合价值属性,并不是理论上的交换价值属性。公允价值悖论在于:公允价值反映是价值还是价格,二者必择其一。如果公允价值反映资产市场价格,显然就应该采用现行市价计量;如果公允价值反映资产内在价值,那么应该用现值计量,而现行公允价值却运用多种方法计量,既反映资产价值又反映不同价值属性的资产价格,因此其价值属性无法予以明确,只能称之混合价值属性。其实,公允价值本质应该反映是资产现行市价,但实践中因过多考虑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却更为重视对资产内在价值(现值)估价,具体体现在金融产品计价等方面,从而产生了既对资产价格计量又对资产价值估价的矛盾。究其原因,公允价值理论上缺陷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会计本质认识产生偏差。会计是人类经济发展产物,因此会计必然服务于经济,并代表不同的政治、经济利益需要。从会计发展历史来看,会计始终反映资产价格而不是价值,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国家提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其当时经济背景正处于严重通货膨胀,资产升值与资产的历史成本之间存在严重背离,因此暴露出历史成本计量的弊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真实反映资产、负债现时市场价格,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理论应该反映是资产的交换价值。但由于客观原因所限,企业资产不一定都有市场价格,因此要借助于技术手段估算。随这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大量金融产品涌现,必然要通过建立复杂数学模型估算其内在价值,于是现值计量得到广泛使用。公允价值理论由此把这种估算的价值也体现为公允价值,甚至将采用其他方法计量资产价值也称之公允价值。那么公允价值到底是啥呢,恐怕很难说清楚,公允价值反映是价值还是价格呢,是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现行公允价值理论应该予以明确,否则,公允价值恐怕面临发展的困境。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公允价值会计似乎更强调会计信息相关性,而忽略可靠性,也就是说公允价值是在牺牲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基础上,发展、丰富会计信息相关性,以便为决策服务,这样会计由原来对资产价格计量逐渐倾向对资产价值估价,突出体现在金融资产或者金融负债计价方面,会计职能从最基本的反映职能正演变成预测功能,因此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必然受制于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此也值得怀疑。尽管如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仍是会计发展的进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由于更强调资产、负债现实价格,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对债权人、投资者、社会公众来说,以此为计量基础反映的会计信息提供了其决策更相关和有用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欢迎。因此,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已经成为国际会计的一种潮流趋势,代表了国际会计发展和改革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向。但公允价值缺陷也是致命的,表相为顺周期性,即资产、负债价值变动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实质要解决的问题:计量资产价格还是估算资产价值,并采用何种方法计量。从会计理论上讲,资产价格与价值体现资产不同的价值属性,不同的价值属性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因此在会计计量上,我们不能对某些资产采用现行市价计量,而对另一些资产采用现值计量,如果采用混合计量模式,其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现行公允价值恰恰是采取现行市价计量、现值计量等混合的计量模式,其最终计量结果即不能准确反映资产价值又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格。因此笔者认为,反映资产内在价值应采用现值计量,反映资产交换价值必然采用现行市价计量。确切地说,公允价值本质应该采用现行市价计量,而不是现值计量,更不是混合计量模式。
三、结语
从会计发展历史来看,会计计量始终反映资产价格而不是价值,无论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均反映是资产价格,而采用现值计量反映是资产在用价值即内在价值,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必然面临的选择:计量资产价格还是估算资产价值,如果采用混合计量的话,公允价值陷入悖论,这不仅关系到会计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会计计量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即会计计量到底反映资产价格还是估算资产价值,并采用何种方法去计量,由此我们不禁要问:会计本质---是反映还是预测。
参考文献 :
[1]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1-6 ;
[2]会计历史与理论研究,王光远,福建教育出版社 ;
[3]于玉林。现代会计结构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陈国辉。会计理论体系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