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同果不同价、丰年难丰收”是众多农民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创新推出的“保险+期货”,由保险公司向农民提供价格保险,最终价格波动风险由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平抑,成为解决这一难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保险+期货”经过5年试点推广,已成为金融支农的有益探索、助力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把“保险+期货”视为有效的金融支农工具加以推广利用。2020年三门峡陕州区的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就是其中的典型。这是河南省首个苹果“保险+期货”试点,也是首次由省级财政与郑商所联合开展的试点探索。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帮助果农成功抵御了苹果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弥补了价格下跌的损失。
探索缘起:发挥财政支农新作用
河南地处华夏之中,沃野千里,是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大省,自古以来就是国家重要粮仓。河南粮食生产保持高位平稳态势,产量连续3年突破1300亿斤,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不仅解决了河南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还外调原粮及其加工制品600亿斤。除粮食外,河南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等在全国亦占有重要位置,如优质花生面积已经发展到2300多万亩,占全国的1/4,居全国第一位;苹果果园面积200余万亩,位居全国第三。河南农业发展对河南和河南农民至关重要,对全国亦至关重要。
然而,农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已步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关键时期,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河南农业与全国一样,需要求变发展。
求变发展,财政资金的投入和导向是关键中的关键。财政资金不仅是“三农”发展投入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也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持作用。合理有效的财政投入,可以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入农业农村,补短板、强保障,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如何投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和目的?如何使用财政资金才能更好地助力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些成了河南省财政厅厅长王东伟苦苦思索的问题。
2020年3月的一篇新闻报道给王东伟带来了新思路。报道显示,在甘肃静宁,由郑商所出资1000万元支持的苹果“保险+期货”县域贫困户全覆盖试点顺利完成赔付,共赔付资金1676万元,贫困户人均赔付1676元。“保险+期货”试点创新运用金融手段,针对苹果产业发展的痛点,因地制宜拓展金融服务“三农”和偏远地区的深度和广度,为静宁县贫困户脱贫及产业兴旺提供了新动能。
河南也是我国苹果重要产区,尤其是三门峡,其苹果年产量186万吨,位居全省第一,是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优势生产区”的主产区之一。三门峡陕州区是全国55个优质苹果基地县之一,苹果种植已成为当地贫困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苹果“保险+期货”模式是否可以复制推广到河南,借助期货的力量助推河南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带着疑问和思索,2020年4月,王东伟率队来到郑商所。
郑商所1990年诞生于河南郑州,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期货交易所。30余年来,郑商所根植于河南,一直高度重视、积极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在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税收、就业、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时,“三十而立”的郑商所正在积极探索更多更好地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新业态。
经过洽谈,河南省财政厅与郑商所一致认为,将“保险+期货”复制推广到三门峡陕州区可行,且对进一步探索借助期货市场服务河南农业发展、促进农民稳收增收意义重大。
落地开花:“小投入”撬动“大保障”
2020年8月13日,三门峡市陕州区苹果“保险+期货”试点正式启动,三门峡市陕州区也由此成为河南首个试点地区,承保规模约2万亩,试点期限2年。这是近年来我国“保险+期货”试点首次由省级财政与郑商所联合开展,试点由中原农险承保,海通期货、新湖期货、永安期货、国泰君安期货共同参与实施。
2020年12月,第一年试点工作进入理赔和总结阶段。首批试点共承保苹果现货30117吨,覆盖苹果种植面积16732亩,承保2503户,每亩保额达1.35万元。其中,贫困户占比72.39%,面积6350亩。所有承保农户赔案已全部结案,理赔覆盖全部2503户投保农户,赔付金额1021.21万元,赔付率82.8%,亩均赔款610元(贫困户户均赔款达到2139元),投保农户相当于在现货价格基础上又额外获得了每公斤0.34元的价格收益。
为确保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顺利实施,河南省财政厅与郑商所联合印发《河南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方案》,明确了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了试点内容和工作步骤,制定了具体的保障措施。三门峡相关部门、单位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大力宣传相关政策举措,积极引导试点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参与,并积极开展各项组织协调工作,为试点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支撑。三门峡市副市长高永瑞在谈到苹果“保险+期货”试点时表示,河南省财政厅和郑商所将河南省苹果“保险+期货”试点落地三门峡,对于提高当地果农种植苹果的积极性、提高和稳定果农收入、促进三门峡苹果产业稳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理应大力支持,确保圆满成功。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此次试点中,省、市、县三级补贴资金共356万元,为苹果种植户提供了2.27亿元的风险保障,财政资金补贴效应放大了近64倍。在扣除每亩3000元的种植成本后,可保证农户种植苹果每亩纯收益过万元,财政支农的效应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试点旨在通过创新政府支持农业发展补贴方式,充分运用市场金融工具,有效发挥保险和期货的联动互补作用,以‘小投入’撬动‘大保障’,有力保证农业生产者的合理收益,从而促进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对进一步推进河南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河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阐扬光大:地方政府在行动
“保险+期货”创新模式自诞生以来,切实为农户和涉农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保障,有利于农户稳收增收和企业稳健经营,示范带动效应日益显现。数据显示,2016—2020年,郑商所累计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106个,涉及棉花、白糖、苹果、红枣4个品种,覆盖新疆、甘肃、广西等11个省(自治区),涉及农户15万余户。
在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影响带动下,各地地方政府纷纷大力支持,并经历了从支持到主动争取、从争取到出资参与、从参与到自发主导开展的深刻变化。比如,在2019年郑商所支持的试点中,有7个试点获得地方政府补贴1580万元,占总保费的23.52%。在甘肃静宁,经历了2018年第一次试点后,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率队到郑商所对接洽谈,争取郑商所继续在当地开展“保险+期货”并扩大试点。
更为重要的是,在新疆、山东、陕西、甘肃等地由政府主导或市场自发开展的“保险+期货”试点不断涌现。2018年新疆首次在博乐、柯坪、叶城3个县(市)投入约2.5亿元资金开展棉花“保险+期货”试点,2019年继续进行试点,并扩大到5个县(市)。同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9年也开展了覆盖8个团场的棉花“保险+期货”试点。内地棉花主产区山东2019年也开展了覆盖6个棉花主产县(区)的试点。甘肃省则将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列入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奖补试点,在4个苹果主产县(区)开展10万亩的试点,保费由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财政及农户共同承担,这也是中央财政首次正式介入并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工作。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探索建立由地方政府主导开展的“保险+期货”试点模式,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地方政府助农的工具箱,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有助于开启“保险+期货”在更大范围内市场化、持续化、制度化发展的新局面。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