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小微企业融资没那么难了
银行信贷结构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小微企业贷款在企业贷款中的占比在迅速放大。近日,记者从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了解到,2013年福建省“支小扶微”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新增企业贷款49.62%投向小微企业,同比提高5.14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8741亿元,比年初新增1311.61亿元,同比增长17.72%,高于全省平均贷款增速1.95个百分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银行贷款仍是小微企业获得资金的最主要途径。2013年以来,福建省内金融机构通过向小微企业聚集区延伸营业网点、发起组建村镇银行、设立社区支行等多种形式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为各类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记者随机调查了晋江市、龙海市、龙岩市的50家小微企业发现,小微企业对获得资金的速度要求很高,超过七成的小微企业要求贷款审批时效不超过10个工作日,有43%的企业主希望能在5个工作日以内获得贷款,如果超过这一期限,则融资的作用将大大降低,企业甚至会放弃贷款。
针对小微企业用款“急”的特点,福建省内金融机构相继推出“抓资产、高时效”的相关金融产品。如农业银行的“简式快速贷款”、兴业银行的“易速贷”等,对能提供低风险抵押物的小微企业免于信用评级,直接予以授信和发放贷款。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农业银行“简式快速贷款”余额28.54亿元,全年新增14.77亿元,已经成为该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主打产品”。
针对小微企业用款“频”的特点,市面上现有结合互联网技术的“自助借款、自助还款”类金融产品。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的“网贷通”等,截至2013年末,工商银行“网贷通”合同贷款余额33.1亿元,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小微企业抵押物“少”的特点,福建省内金融机构推出“抓结算、免担保”的金融产品。如建设银行的“善融贷”、兴业银行的“交易贷”、民生银行的“流水贷”等,均根据企业结算流水核定一定信用额度,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13年末,兴业银行“交易贷”累计授信14.25亿元,建设银行“善融贷”累计发放2.93亿元,受益小微企业户数达324户。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信用“低”的特点,福建省内金融机构推出政府分担损失、银行降低门槛的“风险资金池保证贷款”业务。目前已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与政府合作拓展此类贷款业务。截至2013年末,建设银行已与各级政府合作建立“助保金”贷款平台17个,累计发放贷款238户,金额8.7亿元。
某股份制银行的信贷部门人士耿其中向记者介绍说,该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来保障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运行。“我们的审查、审批更重视对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耿其中告诉记者,银行会定期收集小微企业客户的用水、用电、代发工资、缴纳社保、海关信息等数据,形成预警信号,及时跟踪、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我感觉这几年的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要说一点儿难度没有也不现实。”龙岩市一家食品贸易公司的负责人龚先生认为,银行总是说给小微企业的贷款是零门槛,可为什么总有小微企业抱怨从银行贷不到款?说明银行还可以拿出更好的产品和方案。
对此,银行人士表示,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度问题需要政府及各种组织配合,形成组合拳,比如诚信体系建设。“当前我国征信机制不健全,银行只能向各有关部门查询企业相应信息,但多数政府部门常以为客户保密为由来推诿。”耿其中认为,要真正解决融资难题,最重要的是解决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透明问题。
对此,一家本土银行还采取了本地化措施,形成了条块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条”就是将银行的服务网络延伸到全省各地,“块”就是和政府、商会、市场等多方合作。该行中小企业服务部门经理朱先生向记者介绍说,比如,晋江市主要发展鞋服产业,客户经理只要了解一小部分客户情况,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掌握该区域客户的大致情况,银行营销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批量化的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