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假设与会计信息披露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在发布的同时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依据,为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提供了合理保证,最终目的是达到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为真实、公允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
关键词:持续经营假设 管理层责任 专业判断 体系监管
前言
进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入,人们的投资需求在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09年到10年来随着我国的CPI持续走高的态势以及银行存款利率持续偏低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居民的投资意识与热情在一步一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走强。作为我国居民为数不多的可供投资的股票市场的发展也在进一步的深入与完善当中,人们对于投资会慢慢的走向理性投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经济知识与投资知识在不断的增长,对于信息的需求也会从粗略性需求向更为精细化与相关性的方向转变,对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经营水平,公司治理等等基本面的信息需求在强化,投机性投资的需求在下降。从长远看来,更多的理性投资者的进入对于我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规范我国金融市场向着更高水平的发展有着助推作用。
1、相关研究背景与意义
所以反过来看,这就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能够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能够更加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06年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于规范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合理保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证监会10年10月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报告中,也提到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一条就提到了专业判断有违会计准则的问题。所以本文就专业判断的其中一个方面——持续经营假设结合深圳太光电信(000555)06年-09年的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为例,探究企业管理层在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上如何保证客观公允的判断,如何监督其专业判断的实施,如果专业判断出现了偏离现象如何去纠正其行为。对于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建设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会计信息的编制基础,试想如果它的编制基础都出现了错误,根据其编制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保证,就好比一个大厦的基础都是偏离的,上面的楼层建得如何的漂亮也会倒塌。所以本文的研究角度对于加强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持续经营假设的相关理论与应用
2.1持续经营假设的概念与作用
在企业财务报表编制四个基本会计假设之一是持续经营假设,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存经营活动为前提;如果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能满足持续经营假设,就不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它保证了会计信息编制基础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还假设能够持续经营,并且按照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就不能真实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会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在经济活动中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对资源流向的误导性,造成资源低效化配置,破坏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正常发挥。
2.2 持续经营假设的判断
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企业应当对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行估计。如果已决定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或者已明确在下一个会计期间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则不应再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如果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对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产生重大怀疑时,则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些不确定因素。如果财务报表不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的,则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此应当首先予以披露,并进一步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以及企业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的原因。
在评估持续经营假定是否恰当时,企业应当考虑所有所能获得的有关未来的信息,这些信息至少应覆盖资产负债表日起12个月的时间。如果企业有获利经营的历史且易于获得财物资源,则无须作详细地分析即可得出持续经营的会计基础是恰当的这一结论。在其他情况下,企业应当在确定持续经营假定是否恰当之前,可能需要考虑广泛的因素,包括目前和预期的活力能力、偿债能力和融资来源等。
3、以深圳太光电信(000555)为例实证分析
3.1 公司基本情况
深圳市太光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系经贵州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贵州省凯里涤纶厂作为主发起人,采用社会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为74,388,800 股。2000 年9 月7 日,深圳市太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光科技")与本公司原发起人股东广东金龙基企业有限公司等八家股东达成协议,收购前述八家股东所持有本公司的股份19,897,057 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24.32%,成为本公司第一大股东。2001 年3 月本公司迁址深圳,并对营业执照进行了相应的变更登记,变更后的注册号为4403011059727,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TEC5200 综合业务接入网等通信设备;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经营进出口业务。本公司注册名称由"贵州凯涤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太光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3.2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分析
该公司的07-09年的财务报表都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编制的,但是我们通过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一步步分析其持续经营假设的判断是否恰当,太光电信07年的资产总额为3081.9万元,08年为3319.09万元。在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公司08年财务报表审报告中的强调段中指出该公司流动负债高于资产总额12556.92万元,且未能如期归还债务,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也就说明注册会计师根据其职业判断太光电信(000555)的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的不确定性。
2万元,且未能如期归还债务,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也就说明注册会计师根据其职业判断太光电信(000555)的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的不确定性。
太光电信在09年上半年的财务报表中显示其累计净损失达到2.776亿元,是其总资产的近10倍,流动负债高达1.58亿元。我们通过07年财务报表附注中的管理层在其对未来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理由上逐一进行分析:
3.2.1 继续发展相关业务,保证稳固收益、寻找投资机会、完善业务体系
太光电信的主营业务方面的厂房、设备等资产在06年都已经被法院拍卖,主营业务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在债务压力巨大、流动资金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发展相关业务的资金,如何稳固收益,更无从谈论完善业务体系,恐怕只是管理层的一厢情愿的主观设想,其实际对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的改善成果根本无法保证,公司在07年净利润为334.47万,其中营业利润为-647.78万,利润来源主要靠营业外收入982.26万而来,在其07年的794.27万主营业务收入中有700万左右的收入是关联方交易所得,即使如管理层所说是公允交易的,我们也有理由质疑其实际的业务完全是处在停顿的状态,主营业务的状态对于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起着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根据其主营业务的状态无法判断其未来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3.2.2 协调银企关系,实施债务重组,创造良好经营环境
债务重组的确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一些成功的债务重组甚至可以使得某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重新获得了生机,积极的寻求债务重组是管理层了为企业的持续经营所作出的必要的努力,但是是否能够因为有意愿实施债务重组就作为对企业未来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的依据,值得商榷。在公司07年财报中管理层关于债务重组方面的描述中提到: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深圳市纳伟仕投资有限公司单方面、无条件豁免公司所欠的债务人民币905万,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提升了持续经营能力。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于企业的债务减免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的改善的效果究竟有多大,笔者认为几乎没有影响,真正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的是与外在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效果,而且900万的债务相对于公司1.58亿元的债务,其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通过其08,09年的财报披露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即便是加上这两年的债务重组计划(08年350万,09年1900万),对于企业高额的债务负担而言依然是杯水车薪,所以对于太光电信管理层的以此为依据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持保留意见。
3.2.3 积极推进融资与资产重组的工作,争取按商业原则实施资产重组,寻找新的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主营业务,使公司走上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企业的资产重组是为了能够使处于停顿状态的主营业务重新构建以支撑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核心推动力,在其07财报中未对此项的具体资产重组计划有所提及,08年的财报中提及了向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Holdings Limited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所持有的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腾光电")的100%股权事项,对其主营业务实施了重新构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其资产重组中的构建主营业务是在金融危机后国内前景并不太好的液晶面板行业,其盈利能力也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在08年短暂恢复到2061.6万元后,在09年上半年又下降到490.9万元,实际结果表明其资产重组并没有达到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有重大改善的效果。所以对于管理层基于主观意愿的资产重组计划为依据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3.3 关于太光电信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结论
综合上述的关于太光电信公司的财报基本状况以及其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专业判断的依据分析,我们有理由怀疑其管理层在07至09年财报编制基础中作出公司能够持续经营假设的判断是否恰当,笔者提出三点对其持续经营能力质疑的理由:
(1)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在04年以后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公司主营业务资产在06年被拍卖后其原有主营业务基本宣告结束,新的主营业务的构建也没有达到能够支撑其不断改善自身持续经营能力以及财务状况。
(2)公司的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效果不佳,对于企业主营业务的重新构建以及债务压力的缓解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效果。对于其持续经营能力的改善具有重大不确定性。
(3)公司的治理结构不甚合理,笔者发现公司的监事会成员多于公司有关联关系并且一些人就是公司管理层人员,比如07年公司监事中有公司总裁助理担任,06年公司监事中有曾任公司的财务部会计主管人员。其监事会对于公司管理层发挥独立的监督作用的效果会有所折扣。
(4)公司的参股公司以及控股公司都已经破产或者停产状态,公司恢复持续经营能力的资金来源有限;流动负债达到1.58亿元,债务压力巨大,对其恢复持续经营能力筹集资金产生巨大不利影响。
(5)独立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对其财报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带强调段的说明:公司的提出了改善财务经营状况的措施,但其持续经营能力仍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也佐证了对于公司管理层作出持续经营能力判断的恰当性的质疑。
4、强化持续经营能力客观判断的措施
4.1 明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职责,强化培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意识
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相比于欧美国家显得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所应该祈祷的监管作用来看,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原则下进行审计,对于管理层作出的持续经营假设的相关专业判断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并就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同时对于管理层作出持续经营能力判断并编制报表后,但根据客观判断认为管理层持续经营能力假设不适当的时候,应该出具否定意见。从上面的相关原则中看出注册会计师在监督管理层关于持续经营能力假设的判断上负有主要的监督责任,但在现实中的工作通常是即使判断其管理层的持续经营能力假设不适当,也只是在审计报告中带强调段说明,并没有严格相关审计准则的执行。所以在这方面注册会计师应本着为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保证,代表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立场严格执行相关审计准则,积极与管理层沟通,强化责任意识。
4.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是推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应该本着股东利益为上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结合我国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有条件的还可以借鉴SOC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报告,整合有关内部治理结构。比如说太光电信公司的治理结构就不甚完善,其审计委员会与独立董事的人员结构不合理。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共同促进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提高;董事会对股东负债,管理层则对经营负责,监事会对财务信息披露负责。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的也是促进企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而太光电信和我国当前很多上市公司一样,公司管理层的权利过大,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有限;公司治理结构更多的式二元结构模式,没有很好的做到三权分立的模式,造成企业的内部对于管理层的监督作用有限,使得在财务信息的披露过程中造成更多的体现了管理层影响财务信息的披露。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对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4.3 积极发挥政府管理机构的监管与引导作用
对于上市公司管理层作出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持续经营假设时,在这个问题上如果出现了偏差,该谁来纠正?应该由注册会计师审计来规范,还有应该由上市公司所在交易所或者是证监会来规范?实务中注册会计师普遍对这方面关注不够,也认为不属于自己的监督范围,这就需要了解并规范我们的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笔者认为发挥证监会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宏观环境体系建设,发挥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积极引导作用,构建一个合理且适度的监督管理环境与制度体系;发挥监管体系的中坚作用,而不是人为监管因素其主要作用,促使管理层客观公正的作出持续经营假设的专业判断。但出现管理层专业判断偏离事实的迹象时,就应该明确要求其纠正错误,保证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
在发挥监管作用的同时结合实际提出应该由注册会计师审计上市公司财报时执行相关的监督职责,如果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就其中问题有争议时,证监会有最终裁定权。因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公司财报时会全面了解公司的基本状况,也具有这种的专业判断能力,这样也可以降低监督成本,证监会负责制定这方面相关认定的标准,赋予注册会计师更全面的审计权限,相互合作促进监管的到位。
5、总 结
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时逐步推进的过程,这其中有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持续经营能力假设的专业判断也只是其中的一方面的问题。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在上市公司执行的逐步推开,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具体落实到部分企业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监管管理体系,我国当前的监管体系由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证券交易所监督以及证监会检查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构成,切实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需要我们上市公司管理层、注册会计师、政府监管机构以及财务信息使用者一道共同努力才能促使企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完善,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未来各种监督管理机构应进一步明确责任范围,积极沟通,统一监管判断标准。深化监管措施以保证上市公司真实、公允的披露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财务信息,保护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6、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审计[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3)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会计[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3)
[3] 正保会计网校 , 2006新企业会计准则-精读精讲[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4] 国际内部控制协会, 国际注册内部控制师通用知识与技能指南[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5]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6]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F].财会通讯。1999(05)
[7]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征求意见稿)[N]
[8] 证监会:提升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度[G].上海证券报 ,2010-10-2
[9] 朱康萍,"持续经营"会计假设新论[J].会计研究。 2009
[10] 杨秋波,持续经营审计相关问题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7(12)
[11] 张晓岚,张文杰,张超,"重大疑虑事项"为审计判断证据的差异性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实施效果预测[J].当代经济科学。2006(04)
[12] 王峰,徐琴 我国环境会计假设探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