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财经法规和经济效益进行审计转化为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本文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从审计结果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的建议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运用 问题 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经济组织在干部监督管理、选拔任用、表彰奖励等工作中,或在做出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经济处罚等决定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依据的活动。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并取得一定成效。如何更好地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规范和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国资和审计等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当前运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来有秩序、有重点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使领导干部遵纪守法观念不断增强,经济工作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个人廉洁自律意识得到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逐步成为强化干部监督约束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初步形成了纪律监督、组织监督、审计监督有机结合的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但是,在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
1.缺乏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界定标准、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造成操作不规范,直接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常规审计的最大区别在于从事入手,以人结束,是审计的人格化。经济责任审计仅仅作为单位财务财政情况的证明,而对领导干部责任的界定区分,近而加以有效运用仍不够到位,审计监督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明显。有时虽然审计结果比较明确,但如何判断和界定被审计出来的问题的性质,尤其对能否影响干部的选拔任用做出准确评估,无论是执行审计的部门,还是委托审计的部门,都很难做出定论,尺度较难把握。明确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界定标准、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和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是准确获取审计证据、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做出评价结论、提出运用建议和进行有效运用的必要条件,也是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的要求。当前,由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不够明确,同时国家尚缺乏一套操作性强的审计评价规范准则,运用程序仍不够规范、评价标准仍不够统一,存在较大的经济责任评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及其利用价值。
2.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深刻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性,将其与其他常规审计的审计结果相等同,而忽视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分清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没有深刻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不仅是审计部门的事,而且还关系到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审计结果既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证明,也是工作问题的反映,为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考核、选拔、监督干部提供参考依据;由于审计工作面临审计任务重而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无法对每位领导干部进行审计,因此审计结果的运用仅局限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而有些未经审计的领导干部却没有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在含义,较少主动加强自身问题的排查和整改。
3.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质量有待提高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普遍还是进行传统的财务审计,同时审计的载体基本都是财务会计凭证等资料,审计的面较窄,还未完全脱离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模式,也没有将审计的重点完全转移到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重大经济决策上来,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跟踪审计,很难科学、准确、全面的反应领导干部任职期内履行职责的全貌,审计评价中反应经济活动的决策、监管、执行的情况较少,局限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广度;由于项目计划管理薄弱,审计时间和对象的不确定性,造成任务安排的突发性和集中性,尤其是领导班子换届或者调整年度,幅度大、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质量。同时各级审计机关现在大力推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这对于审计事业来讲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当前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熟练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这对于信息系统审计的普及有相当大的阻力,信息系统审计真正有效的成果捉襟见肘,局限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审计机关的权限有限,虽然《审计法》以及“两个暂行规定” 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执法的相关权限,但是还是有很多潜在问题由于权限问题无法详查,加大了审计风险,从而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质量。
4.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配合机制不健全,审计结果得不到合理转化
审计结果运用有关系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尚未实现经常化、制度化。相关单位条块管理还比较明显,各占一条线,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中没有很好地合为一体。审计结果运用的体制尚有欠缺,特别是协调配合机制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和深化。如审计部门根据审计情况写出的审计结果报告报送有关部门,但有关部门就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向审计部门反馈得就不够;工作人员间的配合不够默契。由于审计人员对干部管理与监督的知识掌握不够,对组织部门管理干部的意图理解不够,导致有的审计行为脱离了审计目的;另外,组织、纪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审计专业知识、审计定性含义与评价、审计职能作用等的了解也不多,反过来又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干部管理、监督之间的对接;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不少地方经济责任审计处室只有2、3个人,但组织、纪检部门又希望审计部门尽量多的接受审计任务,审计部门为了完成项目数量,势必影响审计质量,另外,审计人员受职业、知识面限制等,对审计结果往往注重微观的多,宏观的少,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层次质量,造成有的审计结果不能被直接运用。
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合理运用的前提是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和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有了这个前提,还要有一个管理严密、评价科学、运作规范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组织部门和审计部门在审计结果的运用时,注重运用的方式和形式,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1.全面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水平第一是创新审计方式和理念。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实际,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现代的计算机审计相结合。首先,通过计算机审计对财务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做最原始的判断,在真实有效的基础上再进行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以此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其次,在注重财政财务收支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重大经济决策,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跟踪审计,科学、准确、全面的反应领导干部任职期内履行职责的全貌。
第二是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当前各级审计机关都在普及并推广使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包括对大型数据库数据的采集、转换等技能,并将采集转换的数据利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再结合我们传统审计的经验发现问题,找出证据。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既懂审计业务又懂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加强计算机审计培训、聘请信息系统审计的专家进行讲学、业余时间自学等方式实现。
2. 提高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领导第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用的发挥程度与领导重视程度密切相关。要切实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深刻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推进反腐倡廉,加快建设民主、法制、责任政府,加强干部管理、任用和监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是一项涉及部门多,影响比较广,综合性比较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协调安排,这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以高质量贯彻落实并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鉴证作用,着力打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免疫系统”。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需要制度加以规范,这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动,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办法”或“意见”,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时的具体要求,以此指导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工作,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3.进一步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保障和责任机制
第一,建立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经济责任审计,既属于审计的一般范畴,又不同于常规的业务审计,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所评价的对象是领导干部,所鉴定的内容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直接目的是为监督和管理干部提供重要依据,最终落脚点是“评人”,关系到被审计者的政治生命,政策性非常强。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尤其是明确分类评价的标准,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直接运用创造条件。评价体系应由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南、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撰写规范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量化评价办法三部分组成,先由审计机关按照指南对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再根据审计情况撰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最后由联席会议根据量化评价办法进行打分量化,确定评价等次。评价时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共同研究确定不同性质的部门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使审计评价更具科学性,进而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二,科学管理,合理分配审计力量。要解决审计时间滞后的问题,审计部门既要争取主动,积极加强与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的联系及协调,更重要的是扩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前移监督的时间关口。通过采取编制本地区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计划、财政预决算执行情况及其他常规性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等措施,变离任时的一次性审计为任期内的经常性审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秋后算总账”带来的种种弊端,使审计工作真正起到查错、防弊的监督作用。
第三,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纳入公示公开的重要内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对被审计者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评价,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对于那些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认真履行经济责任,工作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表彰和宣传,而对于那些在任职期间严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规定,损公肥私或者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领导干部,是一种警示、教育和制约。
第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档案管理制度。要求组织部门在收到审计机关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后,及时登记,并提出处理意见,报送上级领导审阅,然后归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数据库,作为考察任用、管理教育和年度考评领导干部的依据。同时审计部门还应建立审计台账,将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等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分清责任,记于相关领导干部名下,形成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审计档案。
4. 组织部门要注意运用审计结果的基本方式
第一,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到对领导干部的日常考察考核中去。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于干部的调整任免,是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可以反映出被审计者对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得如何,经济决策能力如何,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如何,经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情况如何。
第二,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及实行诫勉的重要内容。对于审计结果报告中反映的一般性问题,组织部门可以采取谈心、谈话的方式向被审计者甚至领导班子集体进行反馈,提出要求改进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搞好对被审计单位的督促整改,一方面可以让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从中找到经济管理、干部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乃至重大失误,吸取经验教训,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离任的领导干部到新的岗位后改正以往的不足,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第三,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加强对领导干部教育的重点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要有经常性、长远性的思想,不可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就事论事,为“审”而“审”,重要的是要善于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总结出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运用到干部教育管理中去。
5. 审计部门注重提出经济责任审计运用建议的形式
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要讲究方法,区别对持,慎重确定使用方式。根据审计结果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及时进行研究,认真分析,提出建议,使审计结果运用与干部的使用管理紧密结合,充分做到鼓励尽责者、保护改革者、帮助失误者、查处违纪者。运用审计结果的形式,包括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向组织、纪检或其他有关部门提出审计建议书;向司法机关移送等。各类建议可分以下类别:一是对肯定性的审计结果,应建议有关部门适当给予宣传,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应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提拔重用,或提出岗位适应性的建议。二是对问题性的审计结果,按问题性质区别对待。(1)对只涉及一般性问题的,可建议由组织人事部门出面找被审计人谈话教育,打招呼,防止问题的进一步发展;(2)对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先由审计部门按照财经法规规定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给予处理处罚,然后建议由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对被审计人进行谈话诫勉,诫勉期限内可进行跟踪性财务检查,经财务检查发现仍没有改进的,视情况建议由组织部门对被审计人予以降免或及时进行交流调整,并且建议在一定时间内(如三年内)不得担任相同性质、相同职级的职务;(3)对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确有经济责任问题的,先由审计部门按规定进行处理处罚,然后建议纪检部门予以追究,同时建议组织部门视追究情况对被审计人职务进行相应的降免和调整。三是对严重违法违纪的,审计部门按规定公布审计结果,并建议纪检机关和司法机关立案查处。同时建议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归入领导干部考察考核、廉政档案、干部监督信息库,使之真正成为干部使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是经济监督,而是从建立健全制约与监督机制方面对人的监督。当前的审计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