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已解决
收益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对收益额进行折现时,应当使用口径一致的折现率。如果无形资产收益额预测口径为利润口径,则折现率也应该是利润口径;如果无形资产收益额预测口径为现金流量口径,则折现率也应该是现金流量口径;如果无形资产收益额预测口径为税前收益口径,则折现率也应该是税前收益口径。 如果采用风险累加法,折现率是不是也需要考虑税前和税后。
温馨提示:如果以上题目与您遇到的情况不符,可直接提问,随时问随时答
速问速答采用风险累加法时,折现率需要考虑税前和税后。收益额是税前口径,折现率就用税前的;收益额是税后口径,折现率就用税后的,这样才能保证与收益额口径一致。
11/19 16:12
嗷呜
11/19 16:17
请问,风险累加法得到的折现率是税前还是税后口径,假如收益是税后,是否需要在得到的折现率上*(1-25%)
朴老师
11/19 16:19
风险累加法得到的折现率口径
风险累加法本身并没有规定得到的折现率是税前还是税后口径。它是通过将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相加得到折现率。这个折现率的口径取决于所选用的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的计算基础。
例如,如果无风险报酬率采用的是国债的税前收益率,风险报酬率也是基于税前的风险衡量计算得出的,那么得到的折现率就是税前口径;如果无风险报酬率是经过税后调整的(如考虑了所得税因素后的无风险资产的实际收益率),风险报酬率也是基于税后收益波动等因素衡量的,那么得到的折现率就是税后口径。
收益为税后时的处理
如果通过风险累加法得到的折现率是税前口径,而收益是税后口径,那么一般需要将税前折现率转换为税后折现率。转换方法通常是将税前折现率乘以(1 - 税率)。假设税率为 25%,那么就需要将税前折现率乘以(1 - 25%),这样才能保证收益和折现率口径一致,使得评估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但如果得到的折现率本身就是税后口径,在收益为税后的情况下,就不需要进行这样的转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