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备考必看知识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备考2014年经济师考试,祝您学习愉快!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揭示了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
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市场工资率的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相当于获得了一种“非劳动收入”,而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2.替代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因此会促使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转而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工资率下降时,替代效应会导致劳动者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
当工资率上升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减少;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增加;
当工资率下降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增加;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供给时间减少。
(二)市场或单个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1.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比较常见的行业市场劳动力供给状况)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成正比。
2.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无弹性)
反映市场工资率的变动对于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完全没有影响的情况。两种情况:1、个人来不及调整工作计划,或某些职业或技能的培训期较长,在短期内无法提供劳动力供给,因而劳动力供给总量不增加。2、在封闭条件下,如果一国的劳动者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那么即使工资率增加也不可能再增加劳动力供给了。
3.水平形状的曲线(无限弹性)
①反映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的情形;②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单个劳动力需求者(即单个企业)所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情况,它表明,企业只要能够支付市场“通行工资率”,便可雇用到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低于此工资率,便一个人也雇不到。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单个企业只是现行工资率的接受者。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意愿与经济刺激之间的关系。
所谓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随着工资率变动而发生变动的灵敏程度。
其计算公式如下:
供给弹性=劳动工时变动% / 工资率变动%=(工时增加或减少绝对数量 / 初始工时)%/(工资率上升或下降绝对数量 / 初始工资率)%。
1000元——200人,1500元——400人
供给弹性=[(400-200)/200]/[(1500-1000)/1000]
(1)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1,劳动经济学称之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富有弹性;
(2)当工时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劳动力供给弹性<1,这种情形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缺乏弹性。
(3)当工时变动百分比等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时,则称劳动力供给曲线具有单位弹性,数值为1.
(4)在某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可能不会带来劳动工时的任何变动,这种情形可认为劳动力供给弹性为零,即劳动力供给曲线无弹性(垂直曲线)。
(5)如果在某工资率下劳动需求者可获得任意数量的劳动力,那么此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可被视为无穷大,劳动力供给曲线具有无限弹性(水平曲线)。
二、家庭生产理论与劳动力供给的周期理论
(一)家庭生产理论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以利用的时间总和可以被花费在市场工作、闲暇、家务劳动上。
家庭生产理论将家务劳动看成是一种生产性劳动。
夫妻双方间的劳动力供给决策看成是一种联合决策,而不是独立的
家庭生产理论认为,通过家务劳动所生产的家庭产品既可以采取时间密集型、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采取比较优势的原理分配原则,对如何在市场工作、家庭物品的生产以及闲暇之间进行分配。
(二)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与生命周期
1.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在经济衰退时期产生两种并行效应附加的工人效应(受收效应影响)灰心丧气的工人效应(受替代效应影响)这两种效应对官方的失业率统计数据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衰退时期,失望的工人效应超过附加的工人效应导致劳动力队伍收缩,低估失业率。经济恢复时间,官方高估失业。
2.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基本原则是,当一个人得到工资报酬的能力高于家庭生产率时,倾向于从事更多的市场工作,相反,当获得工资报酬的能力比较低时,他们将从事家庭生产。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时间密集型闲暇消费活动主要发生在早年和晚年,而在工资率较高的中年阶段,人们把时间用在有酬工作上。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