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专业精讲:人力资本投资与在职培训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 2014/08/25 15:26:12 字体: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备考必看知识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备考2014年经济师考试,祝您学习愉快!

第三节 人力资本投资与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及其基本类型

(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的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许多经济学家所强调的除正规教育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事实上劳动者所具有的许多有用的劳动技能都不是在学校里获得的,而是得之于在职培训。有些在职培训比较正规一些,如劳动者接受一些正式的培训课程或项目;再如正规的学徒计划,该计划使没有受过训练的工人在技术工人的指导下工作。但大多数在职培训都是非正式的,以至于难以衡量甚至难以觉察。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有组织的培训学习较少的情况下,工人们仍然能够学习技能,使自己对企业而言更富有生产力、更有价值。经验较少的工人往往通过“边干边学”来获取新的技能,比如先观察有技术的工人如何工作,然后在技术工人生病或缺岗时顶岗操作来熟悉技术。此外,通过有经验的技术工人与未受过训练的工人之间的信息和技能的不断传递,也可以提高新工人的技术,如新工人可以通过工间的聊天了解一些技术细节。总之,无论如何,对于工人的技能学习来说,在职培训都是最普遍、最主要的方式。

(二)在职培训的类型

在职培训可以分成两大类:一般在职培训(简称一般培训)和特殊在职培训(简称特殊培训)。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员工通过培训所学得的职业技能对于向他们提供培训的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是否有用。所谓一般培训,是指培训所带来的技能对所有的

行业和企业都有用。换言之,一般培训使劳动者对于所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有所提高,即那些没有提供培训的企业如果得到受到一般培训的员工,那么这些企业的生产率也同样能够得到提高。而特殊培则是指培训所产生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而对其他企业则没

有用处时的情况。也就是说,特殊培训只使劳动者对提供培训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那些没有提供培训的企业即使是将在其他企业获得过特殊培训的劳动者招收过来,也不会导致自己的生产率因此人得到过原来企业的培训而有所提高。

然而,在实际中,许多在职培训都是既包括一般培训因素,也包括特殊培训因素,因而有时很难将两种训练内容严格区分开来。

对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区分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解释员工或企业是不是愿意为在职培训付费;二是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些企业特别热衷于留住他们所培训过的一些员工。

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及其安排

(一)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在职培训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当然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职培训所需要的一些直接成本开支。如企业在举办技术培训班的情况下,它不仅要支付受训者的工资及教师的讲课费,还要支付租用培训场地和培训设备的费用。即使所使用的是本企业的师资、场地、设备,也应该将这些投入计入培训成本。

(2)受训者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在职员工参加培训均需花费一定的时间,有的需要全脱产,有的需要半脱产,还有一些培训虽然是在业余进行的,但是受训员工也往往需要提前下班或请假。另外,参加培训的员工常常不能全力工作。因此,这些都会给企业的生产和工作带来一定的损失。

(3)利用机器或有经验的职工从事培训活动的机会成本。例如,在师傅带学徒的培训中,有经验的师傅要给学徒讲授技能,其工作效率必然会降低或受到影响。这种损失也应计入培训的成本之中。

而在培训的收益则主要表现在受训者生产率的提高上面。然而这种收益有时是比较明显,如各种操作性技术培训,有时则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一些技术操作性不是很强的培训,如机械工作原理的培训、文化培训等等培训计划的结果在短期内往往不很明显,但受训者的生产率还是可以通过工作思路的开阔、思维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得到提高。

(二)在职培训投资的成本及收益安排

1.一般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分摊方式

通常情况下,一般培训的成本要由员工来承担,而企业负担特殊培训的成本。从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的定义中不难理解这一结论。因为一般培训所赋予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是可以转移的,即他们可以借此去其他企业谋职并获得一个与其当前技能相称的、较高的工资率。所以,如果由企业来负担一般培训的成本的话,员工一旦在接受过培训之后转去其他企业就业,则作为投资者的企业便不可能获得投资的收益。而对于员工来说,获得的一般技能无论如何都能给他或她带来收益,因此,合理的情况是,由员工自己负担接受一般培训的成本并享有其收益。这种成本和收益安排方式是最有效率的。当然,员工对成本的负担并不一定采取直接付费的方式,而往往是通过下面这种方式来对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做出安排:即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种与较低的生产率相对应的较低工资率(低于不接受培训时的市场工资率),同时在培训以后又获得与较高的生产率相对应的较高工资率(高于不接受培训情况下所可能获得的市场工资率)。

2.特殊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安排

特殊培训的情况正相反,员工通过特殊培训所学得的特殊技能是不能转移的或不能转售的。如果员工在经过特殊培训后被解雇或辞退,则此员工并未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到劳动力市场上去出售,因此员工不会为这种训练支付费用。这样,似乎只能由企业来负担培训的成本。但是,提供培训的企业同时也面临着一种风险,这就是如果他们单方面对培训进行投资,那么接受完培训的劳动者可能会转去其他企业工作,这种劳动力流动对于接受特殊培训的劳动者来说是没有损害的,因为他们在接受培训期间所获得的工资与不接受培训的情况下所能

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是一样的,并且这种特殊培训对于他们未来的市场价值也没有任何影响。

因此,在特殊培训的情况下,培训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安排往往是这样的:在培训期间,受训者因接受培训会导致其生产率比不接受培训时要低,但是这时企业既不完全按员工在接受培训时的较低生产率来支付工资,也不完全按员工不接受培训时的生产率来支付与市场工资率相同的工资率,而是向员工支付一种位于市场工资率和低生产率工资率之间的工资率。这实际上意味着企业和员工共同分摊了特殊培训的成本。既然企业和员工分摊了投资的成本,那么他们必然要分享特殊培训的收益才合理。因此,在特殊培训完成之后,企业既不会按照员工没有接受特殊培训时的生产率向他们支付较低的工资,也不会完全按照员工接受过培训之后所能够达到的高生产率来支付较高的工资,而是会向员工支付一种介人两者之间的工资率。这样,企业和员工双方就以一种共同保险的方式完成了企业的特殊培训投资,从而使得双方都获利。

不过,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企业所进行的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实际上是很难完全区分开的,因此,在企业的各种在职培训活动中,运用先分摊成本然后再分享收益这种双赢的安排方式是很普遍的。

在职培训对企业及员工行为的影响

根据上面的讨论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几个基本结论不难看出,在培训结束之后,企业是通过向工人支付比他们对企业的总收益所做出的实际贡献要低的工资率,来获取自己在培训方面的投资。因此,只有在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人仍然继续被企业所雇用的条件下,企业才能收回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样,企业必然会有一种强烈的经济动机,这就是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尽力降低受过特殊培训的这些员工的流动率或辞职率。

同样,接受过培训的员工也有动力在企业中工作相对较长的时间,这是因为员工所受到的在职训练中多多少少有一些特殊培训的成分,因此,这些受过特殊培训的员工在本企业中所获得的工资比他们到其他企业中去工作所可能获得的工资要稍高一些,这样一来,如果他们在培训结束后就离开企业,那么他们实际上是丧失了一部分收人。因此,大多数接受过特殊培训的员工可能都比较愿意在本企业中工作较长的时间,这样,他们的流动倾向就会受到削弱。因此,可以说,特殊培训是使企业将劳动力从可变投人要素变成半固定生产要素的重要原因之一。

劳动力市场上的某些雇佣关系确实可以证明,企业对继续雇用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人比继续雇用没有受到过专门训练的工人更感兴趣。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一般不愿解雇受过特殊培训的工人,这些工人的失业率在整个经济周期内很少变化。由于特殊培训往往同一个

工人在一个企业中连续服务年限的长短有关,因此,企业中资格越老的工人失业的可能性越小,在企业迫不得已裁减工人时,通常都是先解雇进企业年头短和时间最晚的那些人员。

此外,需要提及与在职培训有关的另一个结论,这就是:就市场情况来说,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数量越多(即上学时间越长)的人,越有可能接受更多的在职培训。一个能够完成大学教育的人,比一个高中毕业生更有可能被企业挑选出来作为在职培训的候选人,这是因为,大学毕业生实际上通过其过去的高等教育经历证明自己具有接受训练的能力,而对于同样内容的培训,接受能力强的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掌握培训的内容,达到培训的要求,从而减少了成本支出时间并相应增加了企业获益的时间,这对企业当然是有利的。事实上,研究发现,一方面,有能力学得最快的人最终会选择高报酬的工作,这些工作又要求他们不断学习,从而把他们的能力进一步推向极大化。

最后,与高等教育投资一样,在职培训投资与人的生命周期也同样是有一定联系的。前面的分析已经揭示出,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的,因此,随着员工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进行在职培训投资的意愿也就越来越低。因此,他们的实际工资报酬水平将越来越接近潜在的工资报酬水平,直到最后两者完全重合,这时,劳动者就不再以在职培训的形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了。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