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50 苹果版本:8.7.50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知识点:中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债权投资(第四节)

来源: 正保会计网校 编辑:小辣椒 2021/05/20 08:34:43 字体:

下文为2020年中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第三部分第三章第四节的知识点,还未开始2021年中级审计师考试备考的同学可参考以下内容,提前学习,其他章节内容小编将为大家陆续更新,请大家持续关注!

知识点:中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第06讲 债权投资

第四节 债权投资

知识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概述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认定——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如利息和本金)为目标;

(2)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即在确定时点结算利息和本金)。 

2.科目设置

(1)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2)债权投资——利息调整:溢折价及相关交易费用

(3)债权投资——应计利息:未到期利息(如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提示】

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应收利息(如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应计入“应收利息”。

知识点:债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一)取得

1.初始确认金额: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不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计入“应收利息”)——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相同。

【提示】

“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中,面值计入“成本”,其余部分计入“利息调整”。

2.会计分录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 (溢价+交易费用,倒挤)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实际支付的价款)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折价-交易费用,倒挤)

(二)收益

1.债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确认利息收入(实际利息),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债权投资应当按摊余成本计量。

(1)实际利率:未来收回债券本息价值折为初始确认金额的折现率,一般应当在取得该类金融资产时确定,在随后期间保持不变。

(2)利息收入(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

若不考虑提前偿还本金和减值损失等因素,则: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该期实际利息-该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该期实际利息

【提示】

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摊余成本逐渐接近于债券的到期值。 

①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到期按面值偿还,因此,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摊余成本逐渐接近于面值,即:溢价债券的摊余成本逐渐降低,折价债券的摊余成本逐渐升高。

溢价债券

票面利率>实际利率、票面利息>实际利息;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该期实际利息-该期票面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该期溢价摊销额

折价债券

票面利率<实际利率、票面利息<实际利息;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该期实际利息-该期票面利息 

=期初摊余成本+该期折价摊销额

②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到期按单利本利和偿还,因此,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摊余成本逐渐接近于单利本利和,即逐渐升高。

2.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权投资收益

借:应收利息(票面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倒挤)

  贷: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倒挤)

3.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权投资收益

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票面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调整(倒挤)

  贷: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倒挤)

(三)减值

1.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将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动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2.企业仅将自初始确认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累计变动额确认为损失准备。

(四)到期

借:银行存款

  贷:债权投资——成本 

        ——应计利息

应收利息

以上内容均来自正保会计网校2020年审计师辅导班老师讲解内容,成为付费学员就可查看更多讲义、习题与课程!立即购买>>

相关阅读:

中级审计师各章节知识点讲解汇总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