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想做一件事,就请马上开始!网校为大家整理了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知识点,学习从今天的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知识点开始!
知识点:营业现金净流量
假设营业收入全部在发生当期收到现金,付现成本(亦称营运成本)与所得税全部在发生当期支付现金,则营业现金净流量有三种计算方法:
1.直接法
营业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2.间接法
营业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
=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
3.分算法
营业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税后营业收入-税后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抵税额
该公式的含义如下:
(1)税后营业收入=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营业收入增加当期现金流入,同时增加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增加所得税支出,考虑所得税影响后,项目引起的营业收入带给企业的现金净流入量为:
税后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所得税支出增加额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所得税税率
=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
(2)税后付现成本=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付现成本(或营运成本)增加当期现金流出,同时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所得税支出,考虑所得税影响后,项目引起的付现成本带给企业的现金净流出量为:
税后付现成本=付现成本-所得税支出减少额
=付现成本-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
(3)非付现成本抵税额=非付现成本×所得税税率
非付现成本(折旧或摊销)虽然不产生现金流出,但是,按税法规定计算的非付现成本可在税前扣除,从而产生非付现成本抵税额(可视为一项现金流入量)。
【提示】
1.付现成本属于收益性支出,与长期资产投资都是为取得应税收入而发生的现金流出量,都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区别在于:
(1)付现成本只与发生当年的应税收入有关,应全额在发生当年的税前扣除,即现金流出与抵减所得税发生在同一期间。
(2)长期资产投资属于资本性支出,与相关长期资产使用期限内的各年应税收入均有关,需要在相关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内,分期在税前扣除,即先发生现金流出、再分期抵减所得税。
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内:
①先分期扣除按税法规定计提的年折旧额(计提折旧的年限不能超过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
②使用期满处置时,再扣除处置时的账面价值(原值-至处置时按照税法规定计提的累计折旧)。
2.非付现成本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是通过所得税引起的,如果不考虑所得税因素,则非付现成本对现金流量不产生影响。
(1)非付现成本必须按照税法规定计算。例如,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必须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税法残值等计算。
(2)税法残值是按税法规定计算年折旧额时应从原值中扣除的残值,不同于处置时预计的变价净收入。
(3)税法折旧年限不同于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税法折旧年限 | 使用期限内的各年均可以计提折旧,折旧没有提足; 期末账面价值=原值-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累计折旧 |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税法折旧年限 | 使用期限内的各年均可以计提折旧,并将折旧提足; 期末账面价值=税法残值 |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税法折旧年限 | 仅在税法折旧年限内可以计提折旧,并将折旧提足; 期末账面价值=税法残值 |
正保会计网校针对不同备考人群,特开设多种班型,赶快来加入我们吧,点击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