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APP
及时接收最新考试资讯及
备考信息
201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已经开始,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做好备考,打好基础,网校全面开通了2015年中级会计职称课程(试听课程>>),另外,网校论坛热心学员为大家分享了中级职称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
【提示】员工培训费不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购入需要安装等的固定资产
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外购固定资产的其他情形
(1)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2)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通过自营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应当按照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
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如转作本企业存货的,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的存货。存在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应按减去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的存货。
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项目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净损益的会计处理如下图所示:
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如下图所示:
【提示】企业建造生产线等动产领用生产用原材料、产成品的,不需要对增值税做特殊处理;但建造厂房等不动产领用原材料、产成品时,则需要将原材料购入时的进项税额转出、对产成品按计税价格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会计处理如下:
提取安全费用时 |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或当期损益) 贷:专项储备 |
使用提取的安全费用时 | (1)属于费用性支出,直接冲减专项储备 借:专项储备 贷:银行存款 (2)形成固定资产的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借:专项储备 贷:累计折旧 |
“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如下图所示:
待摊支出分摊率=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100%
××工程应分摊的待摊支出=(××工程的建筑工程支出+××工程的安装工程支出)×待摊支出分摊率
(三)租入固定资产
如果一项租赁在实质上没有转移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那么该项租赁应认定为经营租赁。在经营租赁方式下,由于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在实质上没有转移给承租企业,因此,承租企业不需承担租赁资产的主要风险。其会计处理比较简单,不需将所取得的租入资产的使用权资本化。
(四)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五)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实际发生的建造成本)
预计负债(弃置费用的现值)
借:财务费用(每期期初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预计负债
借:预计负债
贷:银行存款等(发生弃置费用支出时)
【提示1】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提示2】存在弃置费用时需要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提示3】弃置费用最终发生的金额(终值)与计入资产的价值(现值)之间的差额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摊销金额作为每年的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Copyright © 2000 -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